订阅真爱人间|RSS
加入我的书签
用电邮联系我们

本文章已于2006年3月10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将冷漠变成爱 -对叶长老夫妇的思念

歌:


你好!你的《真爱人间》127日,是我第一次拜读。感受到你对时下年青人的关爱,你的文章好比黑暗中的明灯。环顾所有报纸,有多少只字提及精神生活?所以阅读过《啊!明星》马上剪下,阅多次,再与家人分享,然后把它珍藏起来。想马上来信给你,可是执笔忘字,又写中文,已年届60多病。我想以你的灵修境界及清新流畅的文笔,应该一直写下去,使年青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欣赏世界,带领他们走向耶稣基督,我支持你。我是你忠实的读者,不要使我失望啊!


主内姐妹:

23-3-2006

From : Christ Church


亲爱的春 瑞姐妹:您好!


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年长又多病的您,还亲自提笔写信,真让我觉得好感动!好温暖!好受激励!!有像您这样忠实读者的支持、关爱及参与,《真爱人间》专栏有望办得更加生动、更加成熟,能够服侍这世代中更多有需要的人。


《真爱人间》自1028日首期刊登,至今天是第18期。表面上看来是我执的笔,但栏目自开启一直能够受到读者的注目与错爱,是因为其中凝聚着许多人辛勤的劳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报社老总的独特创意,这个专栏不可能问世;如果没有编辑部同仁通力合作,专栏版面也许没这样生动严谨;如果没有读者朋友积极的参与回应,栏目也许半途而废。每当我想起这一些,就顾不到朋友心疼的劝告:“你实在太认真了。”所以专栏是我在主持,它真正的归属,应该是一大群志同道合的同工同道,他们从各方面给予的支持、鼓励和关怀,使我感动不已。作为主持,我怎能愧对他们的期望?更加不能愧对赐予我机会的上帝。我们好像是一支肩负服侍社会、服务人群的使命团队,渴望人间有更多的真爱,对栏目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期待,故各尽其职,默默地耕耘,无声地作着自己的贡献。


感谢您爱心的支持,也欢迎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参与,我们将会与读者朋友们一起继续努力, 楔而不舍地去追寻真和爱。 想您是知道:我们的报纸发放日,是在每周五的下午,盼望您能每次读到《真爱人间》,并为我们祷告守望。若周围朋友有任何的问题,非常欢迎来信交通,谈论。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愿神赐福与您!

辈:方

7-3-2006


歌: 你好!


你在《真爱人间》的文章,我很爱看。有些问题,正是我也想不通的,你的回答,解决了我不少问题。但是有时觉得你说得太客气了,没有告诉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才是对的。也许更直接一点的讲,可以快一点明白。这点意见供你参考。


不知你有否看到最近一期的华文报纸,刊登有关弃婴的报道? 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寒心。这些可怜的小生命,都没被人类重视,就一命呜呼了。这世道该怎么办哪?还不如一些外国人,宁愿自己不生孩子,来领养中国的孩子,报道说:已有五万多名儿童被外国家庭收养;这真是多麽不容易啊!而我们中国人反而不爱管闲事,怕惹上麻烦,这对比实在太大了,盼望哪一天也能有这样的境界就好了。看了报道心里难受,想跟你谈谈,不知你的看法如何?打扰你了!此祝

编安!

读者:

3-3-2006


亲爱的朋友旁 观:你好!


高兴看到你的来信,其中对于文章的一点意见,可能是太注意到栏目是与读者对话的平台,除了表明的立场观点之外,想应该留多一点空间给读者自己去慎重思考,或者说,是想多一点尊重读者自由意志选择后的决定。我们进行的是对话,只是提供读者多一点的角度去考量,应该不会勉强人接受。基于这些前提,可能带给你了这些感受。非常谢谢你对《真爱人间》的爱护,我会尽量注意你所提到的问题。


收到你的来信后,我找到了你所说的有关弃婴的报道。看完心里也是隐隐作痛,不知说什么才好。当然这不是天天发生的事件,从中还是可以看到,虽然在这地球上已经养育了处处亢奋拥挤的人群,可是人心却日渐冷漠疏离;处处得见被爱情烈焰激荡的男男女女,可是人心却仍然在无情的荒原中晃来晃去。仁义和道德在罪恶的面前,几乎是成了个被嘲笑、玩弄的字眼,也许人反反复复的在想不做自己也不要做的事,但人还是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重演、再现不义的罪过,视良知和法律而不见。这是个需要医治的世界,这是个人心需要从扭曲中规正的世代。


弃婴现象的加剧,大多数是由于非正常婚姻的生产率上升。以未婚先孕、婚外怀孕居多数。这应该是跟整个世界伦理文化已经跌落在一个无视婚姻神圣、严肃的陷阱中,关系很直接。一些青年人是在没有准备进入婚姻的状态下,冒然进入为婚姻设立的性关系中,所以他们根本无力接受、处理接踵而来的一切后果,更谈不上责任心。他们应该不明白,在神为人秩序的设计中:性是为婚姻而设的,婚姻是为家庭而设立的,家是为神国设立的。而 他们只是从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传媒所渲染的信息,不加分辨、过滤就成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导向;也有的父母本身并无对婚姻慎重的好榜样;尤其是一些世界级公众人物的道德行为失策,使得不少出格于伦理道德行为的,为找到仿效的依据而得意洋洋;而使更多愿意遵行传统伦理的良心,承受着很沉重的击打。难怪青年人有抱怨得不到一个正确的有关伦理文化的教导,或者说,为这一类的教导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正面有力的印证而伤心绝望。每当道德的根基摇摇欲坠的时候,聪明的现代人就自找出路,也制造出路。事情也就像你我今日所听见的,各类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且无奇不有。


朋友旁 观:来信中提到外国人领养中国孩子的事,很令人感动。他们有从圣经而来的“生命是一个值得珍惜和尊重的礼物”的观念,因此打破了血缘的界线。像这对里希克夫妇(Lissick)自己不生孩子,接连收养两个中国孩子,这样宽广的胸怀也是非常难得。的确在中国人中间有这样思想境界的不是很普遍,因为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比较重视本家血统的传递,但不能说没有,也许我们知道的还不够多。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就有一对其生命见证对我很有影响力的夫妇,他们很早就对于生命有超然的认识,并用自己一生,传扬这个生命的信息,成为别人生命的帮助。他们没有留学西洋,甚至没有受到高等教育,他们对于生命尊贵的认识,完全从阅读圣经中神的话而来。容我来和你分享他们的事迹。


叶伯伯,大多数人都称他为叶长老,他最早的职业是木匠,后来被国家分配到一家工厂做工。他因为敬畏上帝,一生谨言慎行,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安静静。听他出于真理的教导,使人们毫不在意他受了多少文化教育、或嫌他到大城市这么久,丝毫不改浓重的家乡口音,仍然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叶伯母也是一位端庄、敬畏上帝的女人。我一直觉得她很漂亮且古板,因为凡我看见她的时候,都是同一个发型。当年他们夫妇分开两地工作,没有小孩。一天,叶伯母工作的工厂门口放了一个八个月左右大的男孩。在寒风中孩子凄厉的哭声,揪紧了每一个人的心,有好心人将孩子抱到医务室取暖。没有一个人敢往下想,下了班这孩子怎么办?那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多一个人就是多一张嘴啊。这时,有人把叶伯母带到孩子面前,说,还是叶师母把他带回去吧。叶伯母后来说:“当时我只看见一个灵魂,一条生命。”她真的把孩子带回了宿舍。近五十岁的叶伯母第一次照顾婴孩的吃喝拉撒,自己还要上班。为了对孩子负责,她放弃工作回到了上海,作了专职母亲。在这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叫人操透心,首先是健康的问题。叶伯伯一个人工作三个人生活不算,还要支付很多医药费。叶伯母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待人有恩,一直抚养到这孩子成家,那时候叶伯伯也已经退休了,他们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成家,爸爸妈妈是要回自己的故乡去了,你好好在这里生活。叶伯伯夫妇只身回到乡下,看到农村更多的生命嗷嗷待哺,需要真理的喂养,他们开始为上帝日以继夜地工作。直到2003年,叶长老回天家,他们夫妇一共建立了四间教会。有去看望他们的人回来说:“多么不容易啊!两个老人用这么一点点退休工资,自己生活也不容易了,还要帮助贫困偏远地区建立教会。”叶伯伯回到乡下,操起老本行,七八十岁还做木匠,教会的桌子、椅子自己做,门窗坏了自己修。他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将神的道活出来。他的脚踪踏遍了那地区穷乡僻壤,一家家,一村村将神的爱和真理带进去。当看到村落清晨袅袅的炊烟中,伴着朗朗的祷告声;当听到山岙中牧童的竹笛悠扬地吹奏着,对上帝衷心的赞美;他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在圣经希伯莱书137:“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的结局。”叶伯伯夫妇从来不提自己的工作,199785岁的叶伯母荣归天家的丧事礼拜的规模,我们才知道,他们这些年为神作了何等大的事工。叶伯母在一周六早上对叶伯伯讲:“昨晚我作了一个梦,梦见在一片无边的荒野里走路。我实在走不动了,一直在问说,我怎么找不到家啊?听见有一个声音说:‘我抱你回家。’我想可能上帝要我会天家了。”接着就交待家里的一些事。周日清晨530为赶着要去外乡讲道的叶伯伯作完早饭,照例下到教会祷告。和弟兄姐妹们一起祷告到850 想起身又倒下,再也没有起来。那地区的教会弟兄姐妹从四面八方赶来,自发有二千多人为叶伯母送葬,浩浩荡荡长达几里路的队伍,一路诗歌送到山上坟地。令到一些过路人禁不住直问:“这是什么大人物?怎么这样的排场出殡的?”有人告诉他们:“这是一位神的使女。”0392岁的叶伯伯也安息主怀,他临终交待一生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几千块钱,除了要全额帮助一位神学生读完神学继续他事工的费用外,余下的是丧葬费,其实已经所剩无几了。


从人看叶长老夫妇似乎没有后裔,但他们以基督的心为心,不但照顾肉体的弃婴,更为主的缘故挑起照顾属灵婴孩的重担。看到这世界需要,用生命点燃生命的火把,将世界的冷漠冉冉变成爱。如今他们属灵的儿女们正在基督的爱里学习着,成长着,继续他们的脚印奔跑着。相信 叶长老夫妇可以安心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几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47-8)以基督为中心的生命该多么令人景仰啊!我相信很多人为弃婴难过,流泪,如果今天的社会,再多几个以基督的心为心,敢于用生命去燃烧世界冷漠的叶伯伯、叶伯母该有多好?当我把对弃婴者的谴责和对叶长老夫妇的思念,揉进这篇稿子的时候,天色已经发白,看着东升旭日放射的光芒,忽然想起一首诗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以基督的心为心,以他的眼看世界,这世界需要你我将冷漠变成爱。” 心中顿时充满喜乐,我忽然明白,用生命去燃烧冰冷的世界是每一个以基督的心为心的“你”、“我”都需要做的。 亲爱的朋友旁 观,虽然你的名字是旁观,但在冷漠的世界面前你一定不会旁观是吗?让我们向叶长老学习,爱惜人的生命和灵魂,一步步地学习将冷漠变成爱,好吗?今天就让我们停在这里,非常谢谢你为我的分享。


祝你顺利!进步!

你的朋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