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真爱人间|RSS
加入我的书签
用电邮联系我们

本文章已于2006年8月11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星星,别流泪!

方歌:你好 !

你不一定认识我,但是我知道你。最近我遇到一些烦恼,想和你谈谈。

我是一个国际留学生,照理今年可以毕业,可是好像已经不可能了,使得我更加沮丧。

我不象别的同学那样幸福,什么事情都有人安排好,我独自要面对许多的问题。我没有父亲,他很早就和人结婚走掉了,哀莫大于心死,我从来没有指望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我的母亲用所有的钱支持我出国读书。最近她病了,我很想回去看看她,可是她不让,她一定要我毕业了再回去,免得跑来跑去浪费钱。可是我心烦意乱,压力很大,书根本读不进去,成绩不进反退,脑子成天乱哄哄的,晚上睡觉尽作恶梦,这一切我都不敢告诉她,怕她为我担心。因为学生签证不能打很多的工,所以我每天都在化妈妈的钱。心里很着急,不知怎样才能把书读完;甚至有时想,读这么多书干嘛呢?我知道这样的状态不是很好,但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自己。有时去教会,牧师叫我们祷告神,我也祷告,可是事情为什么都还是一样?

时常抬头看见满天闪烁的星星,想想它们多么幸福,无忧无虑;方歌,你说上帝会知道,地上有个名叫星星的,时常在流泪吗?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呢?

祝你编安!

偷偷流泪的:星




亲爱的朋友星星:你好!

看了你的来信,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发现,我的眼泪仿佛也随着星星的眼泪一起悄悄地沾湿了我的衣裳,生活中常常有许多无奈的事情临到,真的好难解释,好难去面对。星星,最后,我还是抹去了眼泪,回到电脑前,起草回应你的来信,因为这是我的工作;就像你虽然偷偷的独自流泪,还是要站起来面对前面的道路一样,因为这是生活。但是起码你现在知道了,有一个还未曾谋面的人在陪你流泪,她理解你心中的伤痛 和沮丧,而且很想帮助你,一同走出这段充满压力的困境。


朋友星星:难怪你承受不住,我想你的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家庭的压力:挂念生病的母亲,而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尽孝心看顾她;学习上的压力:屡战屡败,觉得力不能胜;当然也有来自经济方面的,感觉不能够自食其力,用妈妈的钱有内疚感;看到别人有父母的关爱,想到自己单亲家庭的背景,也时常黯然神伤;是吗?你成天脑子乱哄哄,睡觉要做恶梦,可能是这几个压力时常交错絮绕在脑海里,没有得到很好的疏理和解释,而且尽是想一些负面的东西,的确是会把人的意志摧毁,本来很好的心理状态也会被搞乱了。谢谢你相信我,让我知道你的处境,我们可以试着来分析一下,将它们来归一下类,看看哪一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哪一些是我们可以避免的;哪一些是我们必须接受;哪一些是我们可以拒绝的;不知这样能不能帮到你一点,好吗?


你可以选择!

朋友星星:用我们熟悉的话说:“出身是不能选择的”。当我们呱呱落地来到世界的时侯;我们既不能选择父母,也不能选择家庭和家庭环境。那剩下什么我们可以选择呢?我们能够选择的只是,我们生活的道路和生活的品质。谁愿意选择一个破碎的家庭呢?肯定没有人。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拒绝心灵的破碎,而去追求健康整全的思想和灵魂。谁愿意选择一个贫穷的家庭呢?肯定没有人。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超越金钱的窘迫,而去活出喜乐满溢的生活和生命。你有听说这话吗?“铁锤击碎玻璃;钢却被铁锤锻造。”同样艰苦的环境,可以击倒一个人,是因为他脆弱;也能够锻炼一个人,是因为他刚强;同样在艰难面前,一个人跌倒堕落不再起来;而另个人却因此被锻炼得更加坚韧豁达。截然不同的结果,截然不同的生活品质,取决于截然不同的选择!问题是:你作什么样的---选择?接着是,什么是你作选择的---标准?什么是你的---价值底线?你的价值观建立在什么---根基之上?亲爱的星星,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一些的问题呢?家庭、环境提供的有限条件,的确带给我们很多辖制,但是,这些不能实实地捆绑我们,我们可以选择----超越。


在困境中崛起

星星在信中说:“我不象别的同学那样幸福,什么事情都有人安排好,我独自要面对许多的问题。”在这句话里含了好多辛酸,没错,它是困难的事实,你知道吗?从中也让我看到了,你在与人比较中得出的自卑:我不如别人,所以我的事情很糟糕,都是因为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的学习不能进行得很顺利,因为我妈妈生病,我的心情极度不好所致…….我们刚才提到,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有选择面对态度的权利,因为这些客观外在的情况,就可以使我们消沉,丧胆?还是说,因为这些客观外在的情况,更加激励我们向困境、向自我挑战?


其实,先说单亲家庭的问题,这是个覆盖二十一世纪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有些家长们,轻而易举地奔向自己幸福的第二春,完全没有在意,这些无辜的孩子,因此一生要陪伴在心灵深处,父母离异所留下的伤痕。太多的成人、孩子去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仔细一问,大都是来自单亲家庭,或婚姻有问题的家庭。使得心理辅导原来是冷门的学科,一跃成为热门非凡的专业。朋友星星的确是无辜的,诚然这是一个永远的痛,但要清楚地知道:这已经是一个不可挽回的事实,并不是一个孩子的能力所能够改变的现状, 所能够选择改变的:只能是不受这些痛苦的伤害,或说是尽量拒绝这些伤害带出的痛苦。我很同意有一句话说:“苦难和贫穷,是两位人生最伟大的教师。”你可以在苦难和贫穷之中,学习认识人生,学到在它们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学不到的东西。(当然,你千万不要去追求啊!虽然它们是人生“最伟大的教师”,但如果每天跟着它并不是很好玩的!)很多的人,不自觉地被领到这教师的课堂里,唯有那些出类拔萃的,才能从这两位“最伟大的教师”那里,觅得超越它们的奥秘,踏在“老师”的肩膀上,从困境中崛起。


我这里有一份资料,是关于举世闻名的快餐店“Wendy’s”老板迪布。汤姆斯的生命经历。


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获得了赫纳肖。亚尔加奖。这个奖是专门奖励那些出身微寒,艰苦奋斗,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人。当被人问到:“你是在哪里出身的?”他的回答令人大吃一惊:“我也不清楚。大概是亚特兰大市吧。我是个孤儿,我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我被养父母带大的。最早带着几美元踏入了社会。”


他做过好多个工种,最后在印第安那州福特。维因得一家餐厅当实习服务生。他的聪明和勤快,注意把每件小事做好的品性,都被餐厅老板看在眼里,他就把俄州哥伦布快要倒闭的小店交给他管理经营,以考验他的能力。


一开始,他简直没有任何方法使这家小店兴旺起来,后来才发现是采购时太浪费,后来他减少菜式,生意果然渐渐兴旺起来。后来他用自己赚的钱,开了一家汉堡餐厅,因为他从小就爱吃汉堡。并以他的女儿“Wendy”命名这店,这家小店声誉远扬,店面也逐渐扩大。他非常注意产品的质量,使用最好的牛肉,不断想出新点子,连锁店因为受欢迎而陆续开张,在他的信念和干劲的带动下,“Wendy’s”连锁店已经有3200家以上,曾被排名快餐界的第一。


再想要告诉你的一位名人是:出生在克利兰的虚弱少年—— 杰西。欧文斯。


这位被公认为优秀的运动员,有的体育记者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选手”。他在1936年的奥运会上赢得了四面金牌,震撼了全世界。他不但刷平男子100米世界纪录,创造了200米世界新纪录业创下了跳远项目的世界纪录,在以后的22年,无人能够打破,在接力项目上也有杰出的表现。


他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黑人家庭。小时候极为虚弱,体格根本不合标准。但他有一位积极思维,虔诚信仰的母亲。这位母亲经常告诉他:他必能有一番作为,必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可是他本人从来没有想到真的可以实现。他的家境如此贫穷,没有任何背景,一切的条件都对他不利,只是他的母亲经常告诫他:“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上帝,因为上帝会引导你。” 杰西。欧文斯之所以有这样骄人的成绩,除了珍惜上帝赐予的运动天分,他本人信念加上刻苦的努力,还有他敬畏上帝的家庭塑造了他杰出的人格。杰西。欧文斯回忆说:“我们在物质上虽然十分贫乏,但是精神方面却是非常丰富。”


朋友星星,限于篇幅,我不能再多列举例子,就从以上这两位人物看,只要你愿意从困境中崛起,脚踏实地地学习、进取,你就有可能在已逆境中腾飞。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杰西。欧文斯、迪布。汤姆斯,他们取得太惊人的成就,起码你不用原地踏步。很难改变环境,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改变自己的自卑;改变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改变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振作起来,超越苦难,不要被它淹没。


把握今天

如果你有美好的理想,却没有实际的行动,等于用肥皂水吹泡泡,只是过过瘾而已,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当你选择超越,一定要将相应的行动配上你的信念。有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太多的人不重视“今天”,他们把希望放在“明天”,而大大忽略了“今天”,甚至“现在”的重要性。我们在幼儿园学的儿歌也是这样唱的:“今天的事儿今天做。”但我们长大的时侯却把它忘了。常常做事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我知道尤其学生,很喜欢拖交功课,若不是有特殊的原因,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整个生命素质的培养和塑造是不利的。 “我下学期一定好好努力,”“明年我一定从头越。”这样的承诺常常是哄骗和蒙蔽自己的“摇篮曲”,决心表得累了就睡着了,一觉醒来也就忘给了。一个真正决心要改变现状的人,一定是雷厉风行,用心抓住生命当中的每一天,甚至每一个现在。就从今天开始,就从现在开始,我不让功课过夜,不让问题过夜。一个懒散沉溺的人,他的结果是很快看得见的;而一个勤奋拼搏的人,他的成绩也是被人羡慕的,因为他知道怎样把握今天的每一个现在。


朋友星星,我不能具体告诉你要做什么,因为有很多的情况我是不了解,但我可以告诉的只是一些原则。你妈妈病了,盼望你能学成回国,她也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而你现在为了挂念妈妈,心烦意乱,魂不守舍,不能正常读书,你有想过一门功课重新读,要多付多少钱吗?在国外多住一年,要多多少开销啊!我想你应该尽快改变你的现状,别流泪,运用积极正面的思考方法,不要被环境捆绑,先要将学习搞上去,心要静不要慌乱,重视生命的每一分钟,不可浪费。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象那位牧师说的:“祷告”。你不会喝一杯牛奶,就去照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长得更强壮吧?若果没有强壮,从此就说会牛奶根本没有用吗?同样对“祷告”的认识也是需要提升。“祷告”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调整、更新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我们很多人跟神的关系都是有点“错位”的,有些是明显不正常;有些是自以为正常,其实也是不太正常,还可以再正常一点的。因着人与神的关系没有恢复得太好,所以人间才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可以藉着祷告不断地来校正自己,放下自己,来寻求神对我们的旨意和要求,就像星星所说:“事情都还是一样。”可是我们的立场和角度会变啊!藉着祷告,神加添给我们力量,使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了:对困难不那么恐惧,使我们对未来不那么紧张,祷告能是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使徒彼得说:“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得前书》5:7)”。星星:你可以为你妈妈的病祷告,也每天为自己的学业祷告,祈求神的帮助比人的担心和沮丧不知强多少倍!千万不要放弃,坚持祷告,还有蒙福的机会;而不祷告,连这机会也没有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是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耶稣基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力比书4:6--7)”


好,今天聊得太长了,就此收笔吧!谢谢星星来信的分享,并问候你的妈妈,祝福她早日健康!祝你


学习进步!喜乐平安!

你的朋友:



本文章已于2006年8月4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逆流而上

方歌:你好!


我是一个国际留学生,出国两年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困难,要独立面对许多的选择,我实在拿不定主意去作决定,所以会觉得很孤独和痛苦。两个月前,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子,也是留学生,我们很谈得来,她没有车,我开始接送她。这样我自己也要读书,打工,还要配合她的日程,使得我变得很忙乱的样子,心神也不定,我们俩的家境都不是最富有的,所以有朋友说,何必这样辛苦,跑来跑去的,搬到一起住不就完了,还可以省一半房租;你这个男人没胆!我有时觉得他们说得挺有道理,现在很多同学不都这样住在一起的吗?生活上有照顾,也了省不少房租和开销,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时想想这样不清不楚的,总归不太好吧,别说我基督徒的妈妈,就是连我父亲也一定不同意这样做,我也怕他们知道会很生气的。但因为他们没有出国留学,我们的处境这样艰苦,他们完全没有经验,我的困难他们不一定明白的。


我在教会,听到牧师说过,神是爱,他有很多恩典,神会体谅我们一切的软弱。那万一我们真得很要好,并且住在一起了,父母可能不理解我们,上帝应该会理解我们的吧?方歌,你说是吗?我非常想有这方面的答案,不好意思打扰你了。祝你


工作顺利!


读者:小聪



亲爱的朋友小聪:你好!


看了你的来信,知道这两年的留学生活,你一个人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真是很不容易的。又学习又打工,这完全是个全新的挑战,若果你在爸爸妈妈身边,应该是没有可能体验到这种感受的,你说是吗?所以说,能够接受并战胜生活逆境的挑战,你不但是你爸爸妈妈的骄傲,连我也为你感到骄傲!


来信中知道,你现在有了一位情投意合的女朋友了,真是值得为你高兴的事。只是生活上的不便,加上朋友的纵恿,想住在一起,又怕父母知道了,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生气,想问问,上帝是不是能够认同这样的做法,是吗?我想,我们可以试从男女“同居”这个角度开始着手谈,你看好吗?


首先我说:两个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没有婚姻的约束下,在一起居住,即“同居”,是很容易跌入陷阱的。这个陷阱的可怕之处,不是它有令人毛骨悚然的獠牙猛兽,而是看似水木清华,赏心悦目的所谓“爱情大花园”,充满了激情,浪漫和温馨,只是你进去后非但个人不能自拔,倒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拔掉心中伦理道德的桩界。


朋友小聪,你说你妈妈是个基督徒,那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圣经来看男女之间的一些问题,你不会太陌生吧?我们清楚知道,神创造的巅峰是造人。人和其他受造之物一样被造,只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创世纪》127这样记载:“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从中我们看到,人有性别这个事实,竟与神的形象有密切的关系。巴特(Karl Barth 是帮助我们看见圣经中这一含义的重要神学家。他认为,圣经中“照着神的形象”的意思,主要是指出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故此,两性之间的关系,也象征着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所以人有男女之别,并非偶然的,不仅仅是一种延续生命的途径,也在乎两性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着人有性的特征,我们人就有了爱和被爱的能力,而这些都与我们“照着神的形象”被造有密切的关系。圣经对于“性”的看法与世俗截然不同,圣经特别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今天有关“性”的认识大多来自世俗媒体和色情刊物的渲染传播。他们想离开圣经的原则谈“性”,结果是漏洞百出,欲将人们整个伦理道德的防线,频于摧毁。因为他们绝口不谈这个“关系”的前提和建立,而过分强调两性间的交合行为。他们将过程绝对化的后果,是将原本高尚美好的“关系”沦陷于肉欲和纵欲之中。


圣经清楚提供了成熟婚姻的模式。在《创世纪》224:“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就是基督徒看婚姻是一个神圣的盟约,基于一个应许、公开的,能够加深二人关系的全然委身,具有创意和双方喜悦的潜质,是婚姻基本的目的和使命,夫妻二人都要忠实于这个约,并在这个盟约中,在双方关系的建立中,要流露出神爱,信实,恩慈,公义,圣洁等属性。这样夫妻二人不难在其中找到神丰盛恩典的泉源,这种忠诚的委身一定是公开的,也包括公认的责任。我很赞同艾金逊博士(Dr.David .Atkinson )对于上述这段经文的解释,他认为:根据《创世纪》224:婚约是基于“离开”、“结合”、以及“成为一体”。“离开”,是指着向社会公开一个新组合的建立;即是男方和女方向外界宣布已经离开父母,成立一个新的家庭,从此中间不容有第三者了。我们虽是强调两性的婚姻着眼于关系,其中也已经包括了这个婚姻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这个婚姻能够属于并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让这个婚姻的事实有社会群体性的支持,可用以达成加强夫妻双方向对方委身的意愿。“结合”,是指着盟约中宣告的忠贞之词。婚姻扎根于男女对于对方结合的意愿,所作的一切应许和誓言,都是一个庄严神圣的承诺,矢志忠于对方,这样的忠诚,要在相爱一生中被表达出来。“成为一体”,是指着夫妻双方在生命各个层面的全面结合,当然包括性关系,但并不仅仅指着性关系。当这个婚姻既被公众承认,也蒙受众人的祝福,又有互相的誓言承诺,这些都是为夫妻“成为一体”的基本要素和成为一个美满婚姻的良好基础。其实整个婚姻是一个旅程,使婚姻有生命的活力还得下很大的工夫。


有人对为什么要举行婚礼,有结婚仪式,感到不解,花费这么多钱,就为了那张纸,到底有没有必要?我们可以听听史美斯(Lewis Smedes)怎么说的。他说:“婚姻是神的发明,而婚礼则是文化的发明。” 这里要分开两个方面来看。一对新人举行婚礼,是我们人类的文化用了很独特的形式,来配合法律进行约束婚姻的慎重缔结,跟我们信仰并无冲突。上面我们有谈到如何对于婚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知道婚姻是一个神圣的盟约,也包含有公众及社会认可的支持和盟约的誓言,所以在立约时,要有公众的见证。而文化让我们看到的是:邀请尽可能多的客人来见证,一同欢喜,并设宴请他们用餐,一切都是为让婚礼更排场隆重,给人更深的记忆。后来的人有把婚礼成为炫耀自己经济实力的一个机会,或是成为互相攀比的一个特定场合,,这些都应该是文化、风俗带来的弊病。我们需要很小心地来对待文化和信仰对我们不同的要求,不能以一盖全,更不能任意混搅。记得曾经安慰过一对为婚礼酒席资金发愁的新人,“你可以用五万块举行婚礼,也可以用五百元举行婚礼,一切量力而行,没有关系。若有基督徒为你们简单而隆重的婚礼有非议,这人的信仰应当受到质疑。”而现在有一些人,既不追求神对婚姻的要求,也不接受文化对婚姻的约束,和则近,疏则散,“自产自销”,自生自灭。“同居”是自由世界的产物,连道德伦理都很难接受,当然是与神的道格格不入。一个在有社会公众认可的公共见证和盟约誓言承诺的婚姻,尚且要悉心经营,才得以享受;更不要说什么见证、承诺也没有,它很可能是会比较长期地陷入在一个不稳定的关系危机中。


朋友小聪:顺潮流容易,逆潮流艰难。虽然你是置身于四周的人都对“同居”不以为然的环境之中,庆幸你还对这种不清不楚的关系,感觉不太好,我们上面讲了这么些,你大概会知道问题出在那一些环节了。所谓的不清不楚,就是差别在没有公众社会的认可和见证以及婚姻盟约的誓言作承诺的前提下,就进行了肉体的合一,这是无视了神设立婚姻的原意和期望,同时也贬低了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应该具备的圣洁和尊严。除非人为这个婚姻注入必要的前提,否则,“同居”是不被基督伦理观念所认同的,它离圣经为我们设立的道德行为范围,距离已经走远了。


小聪在信中提到:听到牧师说过,神是爱,他有很多恩典,神会体谅我们一切的软弱。那万一我们真得很要好,并且住在一起了,父母可能不理解我们,上帝应该会理解我们的吧?这个我想和你谈一谈。首先牧师讲得没有错,神的确是这样一位赐恩典的神,他会理解、体谅我们一切的软弱,问题是我们怎样的回应。在圣经《罗马书》119:“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向他们显明。”这经文说,有些太大太难的事,神没有加在我们的心里,神已经将我们所能够明白,能够知道有关神的事,显明在我们心里了。就像你觉得“同居”是“不清不楚的”,总归不太好。这个感觉或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对此都不觉得有问题,能够接受啊,而你觉得不好,还来问一下,从我的角度看,你怎能排斥这不是神将一个正常行为的标准尺度,设立在你的心目中或是脑海里?而使你能悬崖勒马,持守圣洁,不在这个得罪神的事上,玷污自己呢? 在《罗马书》24说,他的恩慈,是领我们悔改。不是纵恿我们变本加厉,因着他有丰盛的恩典,以“作恶以至成善”,《罗马书》61 :“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如果为叫神的恩典多多彰显,而不愿停止犯罪,用这样的方式挑战上帝的圣洁和公义,并不是智慧之举。在《罗马书》25-7 怎么说:“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愤怒,以至神的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他必照个人的行为报应个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 所以小聪,善要亲近,恶要远离。神的爱和恩典,绝对不是容我们软弱犯罪的通行证,乃是我们叫改邪规正的警示牌。《箴言书》212说:“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唯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神不要我们犯罪不是他会损失什么,,而是他为爱的缘故,不愿我们去承受那罪的后果。有时他怜恤我们的软弱,赦免我们的罪过,但是那罪行所产生的后果,也许要影响我们几年,或者需要付整个人生岁月的承受都有可能,还要牵连家里别的人。小聪在信中提到,每天来往奔波很累,再仔细想一想,不要假设同居是唯一的处理方法,应该还可以拿到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这个矛盾,不需要理会别人的冷讽热嘲,要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谢谢你和我分享心中的困扰,我很高兴和你谈到这个话题,不知有没有帮到你?


有一节我很喜欢的圣经送给你,在你逆流而上的征途中,助上一臂之力:《箴言书》35:“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愿神赐福给你!


你的朋友:





本文章已于2006年7月28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我是个好买家吗?

方歌:你好!


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已经有三个月了 。很高兴仍然能够作所学的东西,因为我喜欢自己的专业。的确,工作化了我很多的时间,不但如此,我还需要有专业的再学习,才能保证不被淘汰。我想你会明白,这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不这样是不行的。可是我的家长并不明白这些,他们认为我,爱世界过于爱上帝。我觉得心里好伤害,难道不能好好工作,就是爱上帝吗?我的心里矛盾得很,不知该怎样去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我的公司不是很大,所以,有时老板会让我与顾客有些接触的机会。在接触中,发现有个现象,使我陷入很深的困扰:有些人来谈业务,开口就对已定的价格讨价还价,还说:“我和你的老板很熟,我们都是基督徒。”其实不说也罢,说了令我更加糊涂,基督徒为什么也任意砍价?不是说,他们很有爱心吗?我的老板是个老好人,每次都让他们“满意而归”,我担心老板有没有钱赚,而不赚钱,公司怎么运作呢?还有,这样是不是会对其他没有提出砍价的顾客不公平呢?这个烦恼是由于我多管闲事引起的,只是怕自己掌握不好分寸,万一哪一天跟他们有了冲突,反而两面也不讨好,情况会变得更糟糕。


方歌,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经历?你能说说,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思考这些问题的,好吗?


祝你编安!


矛盾中的:查理


12-7-2006




亲爱的朋友查理:你好!


在上一期的文章《工作与信仰》中限于篇幅,只谈了一个问题,今天让我们接着谈。我将我们谈话的界定在“商业运作和信仰”的范围里好吗?盼望这样我们能够谈得轻松一点。


说实话,我是很害怕谈经济、商业什么的,知道这是一门高而又深的学问,实在望而生畏,不敢触及。因此,我本人尤其敬佩那些经商的人士,他们在商场上活动,如鱼得水,点石成金,辛勤的劳动,超人的智慧,换得丰厚的利润,利国利民且皆大欢喜。出国这几年,眼看着朋友们卷进一浪又一浪的赚钱良机,由于自己没有什么天分,小打小闹,既没有看出有什么长进,也没有看到什么发展前途。不过在当中我确实学到许多过去从来不懂的东西,增长了许多知识。有些角度和立场,你不是亲临其境,是极难体会和感受的。这些的经历,成了我观察和品味人生的窗口,使得我很有兴趣欣赏在买卖交易中的“百面相”,也苦苦思索,何为神所悦纳的商业运作?怎样在商业活动中,体会神的公义和慈爱?你也许会笑我“杞人忧天”吧?这个好像只跟老板们有关系,跟每一个人有何关系呢?其实,当你仔细想想,这跟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关系。每一个人几乎每一天都会是买家; 你要生活,要买菜、食物、生活用品。大多数人不一定每一天是卖家,但有时也会卖房子、家具什么,所以买卖不一定是职业商家的专利,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和机会进入的状态,而要每个人在每件事上都找对自己的立场还真不容易,需要培养很好的素质才行。


查理信中提到有人来谈业务,砍价得逞,这样会不会对于没有砍价的买家不公平?我想,从公平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的。但是事情常常是由许许多多的内在因素配合而成的,所以有时侯公平会变得不绝对的,要看你站在甚么立场。假设:一套餐桌椅1000元,有一人买的时侯保送货,就完了;另一个人保送货还加一块漂亮的台布;再一个人买到同样的货,只花了900元保送货还加台布。从买家的角度看这好像是不太公平了,为什么三个人三种待遇?但从老板的角度不一定是这样想的:刚到货时设立的价钱,就这样卖了;但见一个人想买想不买的时侯,他灵活机动送一块台布,促成了这笔一千块的生意;也许再一个人来看的时侯,货快卖完了,他要进新的货,要让存货快点走,就九折出售,薄利多销,也是一样赚钱。这是生意运作中促销的手法,每个老板都有权力这样做的,只要他是想做,不存在请谁吃亏的问题,只是说,谁正好是那个得利充盈的幸运之人。有句俗话说:“会哭的孩子多吃奶。”有的人生性就耐得住不厌其烦地跟人磨,很善于辗转迂回,讨价还价的,也许正好那时侯这个老板需要资金周转;也许想想薄利多销也不错;也许是实在被他们烦得受不了了,他们也会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作为个人生意,有时可以看友情比金钱更加贵重,或者老板曾经受过他人的帮助关怀或老板想恩待某人,只要他心里甘愿,价钱上下一点问题还不大;但是作为公司就不同了,企业运作是有一些原则的,所谓的灵活只会限在不大的规范之内;再说,随着公司的渐渐壮大,朋友多,人气旺,若果人人进门砍上一刀,削上一块,不按规矩办事,不变成朋友越多越倒霉了吗?那就像查理信中所说,公司“不赚钱,公司怎么运作呢?”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


在生意运作过程中,买卖双方提出议价的程序,双方都有思想准备,最后大多基于对于对方的尊重,而得到妥善的解决。朋友查理在来信中提到的,有自称为和老板一样是基督徒的,以基督徒的名义来砍价,这是我们可以用来讨论的。


就我个人来说,是不赞成用基督徒的名义来要挟别人降价的。因为当你用基督徒的名义来要挟别人降价时,可能没有注意到,你的身份和你的行为是互相矛盾的。作为基督徒行事原则,应该以“爱”为怀,“不求自己的益处”(哥林多前书135);“不加害与人的”(罗马书:1310);多为别人想;而讲价是对价值的质疑,或为缓解本身经济能力的局限;除非卖方甘心乐意的降价,“牺牲自己”,否则就是将自己经济能力的危机,强迫弟兄承担,有意将弟兄推入为难之地,这在上帝的面前应该是不合宜的,圣经说:“凡事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马书138)。你可以议价,讲价,提出不同的意见或参考价,以各种不同的名义,关系去做:“我们是同学”、“同胞”或是“同学的同学”、 “同乡的同乡” 、“ 三婶娘妹夫家的街坊”、……,只要老板接受,拉什么关系都没有问题。只是使用“基督徒”的名称时要小心,不可滥用,免得亏欠弟兄而得罪上帝。若我们知道卖主是基督徒,应该更加尊重,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用恩慈彼此相待,将他当得的归给他,而不是一看是基督徒,仿佛找到了降价的空间。保罗在《提摩太前书》62 这样教导我们说:“有信道的主人,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侍他。”我有听见有人这样说:“他是基督徒,这么有钱,应该有爱心有我们便宜一点。”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欠公义的。他有钱,跟你有什么关系?他可以在任何他认为合适的时侯,做任何他所愿意的善事,你愿意买他的东西,付钱就对了,即使不买,彼此也没有损失。如果有钱的老板,务必要给你便宜;那有一些没钱的老板,是否有想多付一点钱给他呢?在另一处圣经《约翰一书》229中说:“你们若知道他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之人,都是他所生的” 。在《路加福音》638中说:“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给人,也比用什么量器给你们。”在《箴言书》2010中说:“两样砝码,两样的升斗,都为耶和华所憎恶。”我们一直以为这些的经文都是对着地主老财们剥削穷人们说的,其实圣经都是为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而写的。我们应该没有义务去指导别的基督徒怎样为我们开销他银行账号里的金钱,倒是我们应该在买卖交易的事上,学习、操练、提升我们基督徒应有的公义、公平品性,以及对弟兄的尊重。


有几年的时间,我住在Takapuna,那里住了许多做生意的韩国人。因为经常打交道,我观察到他们有许多优秀的地方 。他们一群韩国人,租了一大片village,开了各式各样的店铺,没有一个类同的,他们互相买东西,吃饭上饭店,买菜去菜店,买肉去肉店,和睦共处,从来不讨价还价,他们的东西还卖得比别人贵,但他们还是坚持买他们同胞的东西,旁边也有几家中国人的商店,并不比他们差,他们去玩,但他们还是买自己同胞的东西。我看了这些很感动,这才明白什么叫互相的支持,什么叫用恩慈彼此相待。这种情形在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中很少见。有一次有事去南区,在一条大街上,几乎都是中国在开店,出于好奇,想看看都在卖什么东西,也想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想不到一进店门,非但没有笑脸相迎,反而被怒目相视,吓得赶紧换家店,不料,几乎家家都是如此,正大惑不解之时,一位妇女打着官腔来问说:“你是不是做生意的?”我反问说:“我看看,跟做生意有关系吗?”她说:“你是不是来看价钱的?”“是啊,要买东西怎能不看价钱呢?”可能他们看我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就解释说,有人不是真的来买东西,是专门来刺探别人商品的价汇的。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他们看见中国人都那么紧张,可见他们商业竞争的氛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祥和,心理已经紧张到被扭曲的状态了。我再对比那些韩国同胞的向心力,心中深深叹息: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人也有这等的民族凝聚力,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快速的富强壮大。


其实一切的商业活动最原来的意思是照顾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比如衣食住行,金钱管理,汽车修理和买卖,电业电讯工业的开发和拓展,电脑高科技的普及运用,人民大众从这些的商业活所提供的服务中获方便和得益处。这些商家在这些运作中获得利润,用以扩大再生产,也提供给更多人工作的机会,曾与一位基督徒企业家谈话,他说:“我做生意,就是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我们常常说做老板赚很多钱,但是他们要对整个企业所负的责任,对每个员工的生计所要承担的责任,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气质能够承受的。有一位专业技术非常出色的专业人士,他不要雇人,也不要扩大生意,问他为什么,他解释说:“雇人太多问题,烦也烦死了,有口饭吃吃就好了。”让人听了很无奈,雇人的确会出许多问题。但是越优秀的人,越有智慧明白经商的使命和意义,越会超越自己的极限,挑起对社会负责任的重担。教会常常会为一些社会关怀行业祷告:神职人员、医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其实在商界拼搏的基督徒们也非常需要教会的代祷和灵性生活的关怀。像查理的老板,“每次都让人满意而归”的背后,所承受的压力和损失,他向谁去诉说倾吐?像这样爱主爱人的弟兄我们应该多给一点支持,而不是利用他的善良来肥己,这在上帝面前会显出对弟兄的亏欠。凡事设身处地多为对方想想,价要定得合理,彼此要学习尊重,这才是一个好买主的正常心态,也是一个真正基督徒应该具备的公平原则。

谢谢查理来信的分享,我拉拉扯扯谈了这么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能够再听到你的意见,交流你的心得,真是我所期盼的。今天就谈到这里好吗?


祝你


工作顺利!凡事蒙恩!


你的朋友:




本文章已于2006年7月21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工作与信仰

方歌:你好!


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已经有三个月了 。很高兴仍然能够作所学的东西,因为我喜欢自己的专业。的确,工作化了我很多的时间,不但如此,我还需要有专业的再学习,才能保证不被淘汰。我想你会明白,这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不这样是不行的。可是我的家长并不明白这些,他们认为我,爱世界过于爱上帝。我觉得心里好伤害,难道不能好好工作,就是爱上帝吗?我的心里矛盾得很,不知该怎样去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我的公司不是很大,所以,有时老板会让我与顾客有些接触的机会。在接触中,发现有个现象,使我陷入很深的困扰:有些人来谈业务,开口就对已定的价格讨价还价,还说:“我和你的老板很熟,我们都是基督徒。”其实不说也罢,说了令我更加糊涂,基督徒为什么也任意砍价?不是说,他们很有爱心吗?我的老板是个老好人,每次都让他们“满意而归”,我担心老板有没有钱赚,而不赚钱,公司怎么运作呢?还有,这样是不是会对其他没有提出砍价的顾客不公平呢?这个烦恼是由于我多管闲事引起的,只是怕自己掌握不好分寸,万一哪一天跟他们有了冲突,反而两面也不讨好,情况会变得更糟糕。


方歌,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经历?你能说说,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思考这些问题的,好吗?


祝你编安!


矛盾中的:查理


12-7-2006




亲爱的朋友查理:你好!


高兴地读到你的来信,从你分享心里的一些烦恼,相信你是一位好可爱又追求上进的、又有公义之心的青年人。


首先要恭喜你,找到一份自己专业的工作,真是很不容易的,一定要珍惜,好好干是绝对正确的,专业进修也是必需的。来信中,我总结得没错的话,看到两个问题:一是:工作和基督信仰的关系问题;二是:生活中公平和公义尺度和标准运用的问题。实在说,这些都是很好的题目,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分两次来谈。你有问,我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相信是有的,正因为如此,也曾苦苦思索,“企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有的好像有了一点眉目,有的也许至今也还在寻找答案的路途中吧。现在比较好了,知道朋友查理也在寻找答案,那我会显得不再是那么孤单,我们可以化点时间分头去找答案了,在这里就先谈谈我个人对这个关系的一点肤浅认识,好吗?


你的家人批评你:爱世界过于爱上帝。当然首先要确定他们是指着:你的工作时间太长,或你的工作热情过于高涨, 还是有别的故事在里面。若仅是因为他们认为,你对工作太过专注,而忽略了信仰的生活这一点,这就是我们谈话的题目,若还有别的故事,就另当别论了。


有人把“世界”和“上帝”对立起来的说法,看来还是蛮被一部人接受的。可能问题是出在对一节圣经的理解上。在新约圣经《约翰一书》215节中说:“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如果光看这一节,似乎很容易被要求接受:你要么爱上帝,放弃世界;要么爱世界,放弃上帝,就这样绝对,没有别的选择。但是我们若果仔细的查看圣经的上下文,也许可以更清晰看到约翰所讲的究竟是什么。从212-14,约翰都是在劝勉:“小子们哪”,“父老啊”,“少年人哪”;你们要怎样怎样,到15节好像是一个结论,或是说另一段落的开始。“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接着16节:“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里约翰似乎是用“因为”来解释前面所谓的“绝对性选择”,因为在世界上的事,很多都不是从神来的,比如:“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有人问说:“为什么不是从神来的,就不能爱呢?”17节接着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因为它们不是从神而来,所以它们都是这样短暂,似转眼云烟,当你爱上它时,它不但分化瓦解你爱上帝的心,情欲的事是这样新鲜,这样刺激,这样动人心弦,你的心会被它占满,使爱神的心无立足之地,被挤赶走了;它们自己轰吵一阵也消失无影踪了。而“唯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长存。”一个遵行神旨意的生命,是服侍永恒,它的果效永远长存。为什么要让那个短暂的去挤走永存的呢?应该是不那么合理的。所以约翰嘱咐教会“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相对“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长存。”这些情欲的事是“都要过去”的,在永恒里根本无意义,无价值。


接着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做日常的工作,应该都是在世界里的,那是应该属于“遵行神的旨意”?还是属于“爱世界”呢?不是说不能“爱世界”吗? 我们是否应该整天坐在山洞里,溪水旁,一起读经祷告,扬声欢呼,赞美敬拜神?那生活怎么办呢?教育怎么办呢?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不需要基督徒,来承担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基督徒若果是一个远离社会的群体,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旁观者,怎样将神的爱带给有需要的人群?怎样将神对这个世代的心意向人们表达?又怎样将神的真理和救恩向他所爱的灵魂传讲呢?…….???在理清这些关系之先,我们需要先对“工作”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工作”是什么?这么普遍被使用的词汇,定义却是十分含糊。在家以外的、特定时段的,有上下班时间控制的活动,有工资收入的,叫“工作”?那么做家务的人如果罢工,可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所以工作不是受工作所从事的活动项目定义,而是由社会的观念来加以定义的。在人们的观念里,通常是以“受雇佣的”,从事某些活动项目的运作,有薪金的,被叫做:“工作”。没有薪金,不仅代表没有赚钱,也代表没有地位和尊严。尽管有人工作所得薪水不多,但是很多还是愿意选择工作,工作和自我形象地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工作过程中,人可以找回和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也能够有机会发挥人潜在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在基督信仰里,怎样来接受和理解,从神的心意来看,对于工作所赋予的意义呢?


在《创世纪》第二章,神造齐了万物,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里,15节说:“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这是上帝美好创造计划的一部分,已经是有了劳动意识,被人称作为基督徒工作观的开端。到后来的清教徒认为:用以来回应上帝的恩典,工作是--责任。为了显示我们是上帝拣选的子民,必须工作,并借着工作发扬节俭、储蓄和勤奋的美德。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著书重拾这些观点,即认为生命的所有部分,都是上帝的呼召,包括日常工作在内。路德假设职业可以给人生活的保障和内心的平安;我们需要借着工作的意义来填补这个缺乏安全感的世界。


另一个神学家巴特,他将工作看为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行动是表达人类自由的一种方法。人不单单像石头一样存在;也不需要象动植物那样活着,人类可以有与上帝、与其他人或环境关联的行为,这种人类行为的“自我超越”,他视“工作”为服侍。他认为:耶稣基督甘愿降世为人,为完成救恩彰显天父的荣耀,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所以基督徒的工作也应负有如此的使命,效法基督将福音恩典的祝福带入人群。


不管怎么说,如果接受上帝呼召人去工作的观念,工作就被视为人对于上帝顺服的一种表现,人工作的意义只有在上帝的照管中才能觅得,不必单独去理解捕捉工作意义的本身,只是尽心尽职在工作中侍奉上帝,并荣耀上帝。这个观念的建立,应该会有效的帮助在大小不同岗位上工作的人们,他们不必为自己工作岗位的高低、主次而紧张、难堪,工作也不会单单成为金钱的代名词。虽然工作不会不带来经济的效益,但你的心不会跟着金钱的涨幅而跳动,因你的心中有一个比金钱更伟大的目标。主耶稣在《路加福音》1610中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在歌林多前书42:“有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不在乎人的能力,或才干,忠心是工作人员第一需要具备的条件。朋友查理,如果你带着顺服神的呼召的心态去工作,去学习进修,在最小的事上向上帝忠心,带着神的祝福走向人群,我想,神一定会祝福你手中所作的工,家里的人虽然现在有点误会,渐渐他们会看到神在你身上的祝福,也将荣耀归给上帝。


最后我想谈的是:如何去做一个正确的工作。一个正确工作的定义是:与社会有良性的互动,对社会产生健康效应的。带领人或是帮助人向人生真正的目标迈进的。但是现在的社会形形色色,眼花缭乱包装下的许多东西,没有提升人的道德和尊严,要十分小心。一些色情的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可能应该可以找更加健康的工作;不但洁净自己,也洁净社会环境;有人问:“基督徒可以在赌场工作吗?”因为那里工资比较高;也有人问:“基督徒可以开财务公司吗?”因为“放高利贷”利润比较高;赚钱比较快。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在很直接的考验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如果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一切问题都没有,去干就是了,问也不用问。之所以在问,说明这人的良知还有运作的功能,起码觉得好像不应该去做。我们已经明白,我们人都要殷勤做工,不可偷懒,但是我们的好处若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一个基督徒应该做的吗?若是我们的行为帮助别人走向更深的堕落,这是一个基督徒应该做的吗?若是我们的行为使人的道德观念更加混乱,这是一个基督徒应该做的吗?若是我们的行为使人弃绝上帝,我们在上帝面前该当何罪?为的是那些不可靠的钱,值得吗?讲到这儿,应该不需要告诉结果了,提问者的心中应该会判断了。


朋友查理:今天想就谈到这儿,不知道有没有帮到你?在工作中带着呼召和祝福,勇敢地走向人间,将神的爱带出去,用你的技术,专业,和爱心,成为这个世代的祝福!谢谢你的来信,我们下次再谈,好吗?祝你


不断进步!荣神益人!


你的朋友:




本文章已于2006年7月14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你可以再活一次

方歌:你好!


最早我对“罪人”的概念很难接受,觉得我一生都老老实实做人,没杀人放火作强盗,为什么要我承认自己是罪人呢?可是,最近反省有一些事,使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我很爱贪小便宜,有时也会耍耍小计谋,损人利己一下,在婚姻的事上也有不忠心。唉,说出来很难为情,想不说了。很奇怪,过去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我堕落的人多的是,而现在这些事使我的内心很不安,莫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帝找到我了?还是什么?那我应该怎么办呢?我也想做一个高尚一点的人,就是有时侯身不由己。只是跟你谈谈我的难处,可以听听你的意见吗?祝你


编安!


读者:不安




亲爱的读者不安: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中坦诚地提到你最近心灵方面的一点感受和变化。信中提到的一些事,好象过去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现在有点感到不对劲了,是吗? 据我的判断,这是好的,虽然来信中没有提到有没有去教会,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又接触基督信仰是吗?因为看你的信中有上帝找罪人的信息。你的心灵有不安,说明对上帝,对真道有积极的回应,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反应。


在现今这个道德混乱的世代里,如果没有坚持正确的立场,没有坚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要持守高尚的情操,哪里有这么容易呢?人们都有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是让人们看到,人性的软弱和不可靠性;但是同样这句话,也被人利用来作为“因在河边走,可以常湿鞋”的借口。有朋友的大学同学聚会,十对夫妻中有七对是离婚再婚的,都带了新伴侣,那三对没有离婚的反而被问人到:“还是你们俩个?”他们很生气地回来说:“好象这个问号的潜台词是: 你们这两个老古董,怎么还没有离婚?这真是什么世道!”其实当你对照圣经,就不会太奇怪, 在圣经《提摩太后书》43中说:“因为时侯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很多人会被罪欲薰心,置纯正的真道而不顾,且一意孤行。当然这里面有不同的情况;有的人是不知真理是什么;有的人是故意弃真理而不顾;也有的人是知迷而返,知错就该。我先讲一个圣经故事给你听。


圣经《路加福音》十九章记载了一个税吏名叫撒该和耶稣相遇的故事。“耶稣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侯,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的接待耶稣。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撒该是统管耶利哥城的税务长,应该可以认为是现在的税务局局长吧,可该是个不小的官。只是他是为当时的统治者罗马人征税,为犹太人所看不起的。可是当知道耶稣要经过这城时,他渴想见耶稣一面,就是因他身材短小,拥挤的人群使他不得见到。因这他立定心志要见耶稣,就想出一个办法,往前跑一段,然后爬上一棵桑树,,高出人群很多,就不怕被人挡住,可以肯定看到耶稣。耶稣到了那里,见他在桑树上,就叫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这真是超出所求所想,起先他只是迫切的想看一看而已,而耶稣却是要住在他的家里,这莫大恩典和荣耀,使他急忙下来,高高兴兴的接待耶稣。他知道与这位耶稣做朋友,迎接他到家里,不仅要打扫屋子给耶稣居住,重要的是要洁净自己的心灵。当他还在桑树上时,耶稣不向人打听,一下就叫他名字的时侯,他就知道这位耶稣非同小可,可真是神,怎么一看到他就叫出他的名字呢?这时他站在耶稣面前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这里牵涉到一个犹太人的律法,他们犹太人有一个规定:在《出埃及记》221 记载,凡偷窃羊的要还出四倍来赔赏的;罗马法律也要求偷窃者还出四倍。这四倍退赔是指着偷东西的,而当撒该遇见耶稣时,他所承诺的比法律要求更加进了一步:他若讹诈了谁,欺负了谁,对谁有不公平,就还他四倍,还答应把所有的一半分给穷人,可见他对耶稣与他亲近的感恩,对耶稣恩典的回应,最具体实际的行动,就是发自内心的认罪并且悔改。当他遇见耶稣之后,他平时认为重要的,反而放弃了;平时认为不重要的,反变得重要起来;在平时有什么比金钱、名誉更加重要呢?而在耶稣面前他放手了,他要加倍还赏;为见到耶稣,他置自己的官职、身段而不顾:我们似乎看到局长爬树、在大庭广众面前承认自己罪过,这在平时怎么可能呢?在平时那些穷人的疾苦和他有什么相干呢?这些穷人也许还都是他平时敲诈勒索的对象,但在耶稣面前,他完全改变了自己以往欺凌弱者的态度,愿意用一半的财产来周济穷人,帮助他们;所以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救恩临到一切相信的人并不问他的社会地位;救恩也同样临到象亚伯拉罕一样对神有信心,并能接出信心果子的人。撒该的故事我们找不到他的续集在圣经里,我们可以相信,这一个被耶稣寻找、拯救回来的曾经失丧之人以后的日子,一定比以前活得更轻松,更宽阔,更坦荡,因他不必再受良心牢狱之苦,因着在耶稣面前倒空罪孽,对付因着罪带给别人的伤害,使他能够坦然无惧的到神的面前领受神的恩典,他整个生命因着遇见耶稣,而得以彻底的改变。


从一开始直到如今,耶稣一直活跃的积极的在人的心里工作着。耶稣基督的工作就是改变人的内在生命。再和你一同分享,收集的几个颇为之动容的人物资料。

据《今日美国》杂志读者问卷显示《奇异恩典》乃是美国人最喜爱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实际上是反映每一位基督徒的故事,:“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今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


这首流芳百世的诗歌作者约翰牛顿(John Newton,1725—1807)对于神的恩典有着深切地认识,因着认识耶稣,而更深的了解基督教的理念而彻底改行,约翰牛顿最后成为牧师。在信主以前,他从事的是奴隶贩卖的罪恶的勾当,并在运送奴隶的船上工作。但他信主以后,一直为在国会推动废除贩卖奴隶法案的鼓励者和支持者。


另一位梅尔托特(Mel Trotter ,人们说他是人渣中的渣滓,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虐待家人,苦待孩子,到处被人嫌弃,是贫民窟中的酒鬼,只要有酒喝,什么事都可以干得出来。有一天他回到家,看见小女儿病得很严重,他心里觉得“甚是焦虑”,就决定脱掉女儿的鞋子,带出去卖了换酒喝!等他再回家时,小女儿已经死了,他又懊悔不已,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走过芝加哥最糟糕的地区,想去密西根湖投湖自尽。当他在街上行走的时侯,麦克风里传来牧师讲道的声音,他沿着声音走进建筑物,听得有声音在讲耶稣,说耶稣爱罪人。梅尔对自己说:“会有人爱像我这样的人吗?”当他听完这段有关爱的信息时,身体像被钉子钉住一般,突然,他感觉自由了,他的酒瘾被解除了!以后他在大急流城(Grand Rapids)的市中心为潦倒流浪的人成立了一个宣教站,他总共在全国成立了五十几个宣教站,成千上万的酒鬼和一无是处的人都因梅尔托特认识了耶稣,以至生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人说,若是在这个人物的介绍里拿掉了基督,那你听见的只是一个酒鬼自杀的悲剧而已。而因为有基督,这个生命变得多么神奇而绚丽多彩!


另一位人物是个杀人魔王,他的名字是塔利利酋长(Chief Tariri)。他来自秘鲁的一个杀人族,而且是这个族的领袖。这人凶猛异常,杀人无数。经由他亲手杀死的其他十位酋长,还砍了他们的头,将他们的人头悬挂在自己住的茅屋前的木杆子上;更有无以计算的丛林印第安人的性命砍死在他的手上。整个秘鲁的军队都极其怕他,连接近他的领域都感到害怕。但是有两位威里克夫圣经翻译会的小姐箩利塔安得逊(Loretta Anderson)和掏乐丝可斯(Doris Cos)只带着笔和圣经,手无寸铁,进入秘鲁丛林,走向塔利利酋长的营地。被人看来她们两个好象是必死无疑,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塔利利酋长却是好待她们,可能他觉得她们对于他并没有什么威胁。她们学习他的语言,慢慢向他传扬耶稣基督的爱,终于这个杀人魔王的铁石心肠被耶稣基督的福音所打动融化,他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主,最后还带领了两百位族人信主。1964年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高潮是点燃“亮光之塔”。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将这么多的照明灯聚在一起,来同时点亮,其亮度在几百里以外都能看见。而点亮“亮光之塔”的正是来自南美的显要,曾经是秘鲁的杀人魔王塔利利。但是这时真理之光基督耶稣进入塔利利的心田,驱走了他生命中一切的黑暗,他的生命因认识耶稣被完完全全的改变了,成为一个可爱、新造的人。


如果在寇尔森(Chuck Colson)生命的见证里抽掉耶稣,那看到的只能是一个邪恶的“天才”。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因不法丑闻而下台的美国总统,而在所有的事上,寇尔森这位权高位重的律师是总统的特别顾问和打手。他实行的信条是,凡事为总统好,伤害他人则在所不惜。马库德于1974年对寇尔森的批评:“我认为寇尔森是个邪恶的天才,他的才华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却常常用之来煽动尼克松的黑暗面-----想攻击敌人掐住他们喉咙的欲望。我必须说尽管尼克松要为他的行政部门所发生的事负总责----然而寇尔森仍是总统顾问群中最应该为水门案的发生负起责任的人士之一,因为是他们使水门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今天,服刑完毕的寇尔森,因着认识耶稣基督,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寇尔森带领着他所创始的福音队,向成千上万的囚犯传福音。《国际监狱团契》起源于寇尔森自己坐牢的经验,目前向全球发展,单单去年就帮助了十几万囚犯,这个专门在监狱传福音的团契,还帮助犯人出狱后重归社会的适应生活,现在有更多人认识寇尔森,除了他的著作和动人的演说,还有他每天在电台广播的评论节目:Break Point with Chuck Colson. 如今寇尔森的才华不再被人称作邪恶,而是他的才华使得全世界每一日都有人因此灵里更新。


圣经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9)。耶稣就是那真光,唯有那光照亮我们心中一切的隐情,明显的、隐秘的都剖露不遗,耶稣基督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工作,只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回应。多一人认识他,这世界就多一份祝福。朋友不安,你问说你该怎么办?我说是:你应该重生。在耶稣里有一个重新的开始,认自己的罪,接受耶稣做你个人的救主,与耶稣建立一个个人的关系,你可以再活一次,也可以靠着神的力量重新经营你的生活,让这一次的生命里因着有耶稣的道和真理而活得精彩,漂亮,满有神创造的荣美,满有信心得见神圣洁的荣面。那是多么美好的光景,你愿意向前走吗?



愿神赐福于你!


你的朋友


本文章已于2006年7月7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值得吗?

方歌:你好!


上几期《镜》报,报道你带人去很远的外地监狱探访犯人的文章,看了以后很感动,觉得很不容易。不过我们在想,你们这样善良的爱心行动,其果效如何会是如何呢?应该你是一个很忙的人,化这么多的精神,跑这么远,值得吗?这种人真的会因为你们的关怀和爱心而改变吗?我们替你担心。望你多多保重自己!并祝你好运!


编安!


关心你的读者:静静

2-6-2006



亲爱的朋友静静:你好!


我真的该运用怎样的词汇,才能够准确的表达,对于你爱心的感谢呢?你这样贴心讲话的口气,太像我在国内的家人,他们很怕我做错、弄错,劳命伤财,得不赏识而受伤害。所以他们为爱我的缘故,常常会很冷静地提醒、指正我,要我凡事三思而行。在你的字里行间,同样处处漾溢着爱的气息,让我感到好感动,好温馨。其实,我自己在家,也接了好几个电话,询问去探监的事。现在事情其实已过去了很久,回头看来这里真有神的带领。说来故事几经周折,还有点长。


一些朋友以为我认识这个李姓同胞,故“长途跋涉”,去看他。其实不是,我和他素昧平生,未曾谋面,。他只是较早开始与《真爱人间》栏目展开互动的读者之一。记得《真爱人间》刚开始,有朋友寄给他《镜》报,他就来信了,我随即回了他一封题为《回应大墙内的回音》的公开信过,编辑部还免费送他一份报纸。后来接他回信,说:“……看到报纸上给我的答复,深受感动和鼓舞,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正如文中所说,‘一个有生命气息的人,谁能拒绝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呢?’身在监狱的我,…..越来越从自己身上找出一些原因。…..更加明确和醒悟了一些什么。…….”也许是他所处的环境很特殊的缘故,加上他时常有信到我的栏目中,对他有了一点印象。每一封来信我都有看,只是没有给他回信,隐隐约约中,看到一点生命在起着微妙变化的兆头 ,那正是我所期待的。


当时有个计划,想利用复活节假期,与一些读者见面,听听一下对栏目的要求和意见而已,在3月底策划选择见面对象的阶段,接到李先生一月中旬写的信,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么晚才收到;另外在一次与人不经意的谈话中得知,他觉得很冷,而我家里正好有多余的毛衣,想想,为鼓励他的生命有更大的进步,把毛衣给他送去也未尝不可呀;复活节的意义是,藉着主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享受他复活的能力和爱。圣经里耶稣也有说,将来主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34-40)。当我把这些感动与冬儿分享,他大吃一惊:“啊!要我去监狱?”我说:“是啊,你不是不可以去啊。”因我知道这次学校的复活节假期,他的腿部受伤的石膏刚拆掉不久,还在学习走路,不能打工;另外,他多认识一点人生百味图,对他的成长并无坏处。若果他去,还可以代替我跟狱警沟通,(怕我自己的英文不够用。)冬儿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不出一小时,可能想通了,他就来找我:“妈妈,你知道那个监狱在哪里吗?”“不知道。我只有它的信箱号码。”“那我找黄页。”接下来的几天他都忙于长途电话与狱方通话,找人,了解探监须知,预约时间,好容易找到一本地图,知道我们的探访对象所在地----Wanganui,是在那么遥远的地方的时候,我们已经与狱方肯定了探访的时间。朋友提醒说:小心,你车的马力不够大力跑长途。于是我们甚至想租车前往,想不到复活节期间,所有出租公司的车都被租完了。正为这交通的事犯愁,小蔡我好朋友的弟弟,也是我儿子的好朋友,说:“我可以带你们去,我大概知道怎么走。”我很不好意思,因为狱方给的时间是周二下午100 ,而他的公司放假到周一,周二要上班的,可是他说:“我已经请好假了。”我们很感动。为防止太累了生病,因我们回来都要马上工作的,接受朋友的建议,早一天去,订了一家旅馆在那里过夜。虽然纽西兰的气候一阵风一阵雨的,感谢上帝,一切都很顺利。最感到奇妙的是,第二天去监狱的路上,神居然差一辆车为我们引路,我们紧紧跟着它,才按时到达,原来我们跟的是一位狱警去监狱上班的车,否则,真不堪设想,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找到那 里了,一路太多选择,而且没有路牌也没有号码。在探访的时间,李先生根本没想到我们会去探他,看出他的情绪蛮激动的。我们询问了有什么特别的需要,也盼望他能够有平安,鼓励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配合管理人员,在犯人中做好榜样。其中有一个小插曲,约谈话廿分钟以后,忽然烟雾报警器响了,狱警将犯人带走,探视、工作人员全部要疏散到室外。我们才发现,这么壁垒森严的建筑物里,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管理人员,在那里工作的,他们和我们一样被逐出室外。我和冬儿不得已在斜风斜雨中,发抖站了约半个小时,才获准回到屋子里。狱方将耽误的时间还给了我们,使我们有多一点的时间交谈。因那天不是送东西的日子,所带去的东西不能够留在那里,只可由留一本书和一份报,故我应承将一些必需品邮寄给他。最后我们在一起每个人都开口祷告,就结束了探访。之后我们与狱方有短暂的接触,希望他们给予一些教牧关怀、辅导,有助他的改造。回家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约四十分钟,所以我们必须风雨兼程,一刻也不敢停留,怕天黑了路不熟有不安全,想尽快回到奥克兰。在大风大雨中,冬儿开了三个半小时后,接下来由小蔡开到家已是半夜。我们每个人都很累,但是始终很同心,很愉快,很感恩:因为神使我们在这样的不利气候条件下,我和冬儿第一次开车“远离家门”,没有任何事故和不顺,都在很合适的时间地点加油、吃饭。感谢神,让我们亲自去经历的和体会,“施比受更为有福”的喜乐和平安,至于将来有何收成,或说值不值得?只是把结果交给上帝,我们只知道做了我们所能做的,并不在意所付出的。下面是李先生后来发来的信件,我将其节录几段,不知你看了感觉如何?


…….象我这样的犯人,能得到素不相识之人的关爱,真是出于神的恩典。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就在你们走后的第二天,潘以明先生也给我寄来了$120。他与我同样素不相识,….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可他却舍得把辛苦挣来得钱寄给我使用。还有那位Tony 先生,….那位热心帮助华人的洋人先生,他也找了一位他们教会的华人弟兄最近给我写信,鼓励我为主而活。这一切的关爱,我都非常感恩,因为这一切,都只因主的名,是出于神的恩典。


……..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明知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为主而活,为主而作见证是有福的,可我却又心存怨恨和委屈。我受了这么大的恩典,却仍很难活出基督的模样,内心充满了挣扎、斗争,就像两只狼在争斗,一只为善,一只为恶。受了恩典,我会去喂食那只善的;想到怨恨、委屈,我则又会用食物喂那只恶者。这样下去,何时才能分出胜负呢?如果神留我的性命,是为让我做见证,那么,我愿成全神的美意。

……..

您和潘先生给我的钱,我这次想捐出去给那些贫困的学生。这是钱,但更是一个希望。我需要钱,但更需要爱的希望,你们把爱的希望给了我,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我岂能不把这份真爱传递出去、把希望播种出去呢?…..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贪婪,贪婪是罪恶的根源,对于贪婪如罪恶,除了付出和爱心,没有其他更好的武器。我明白,但我却做不到,这次也算是对自我的一个挑战吧。因为我同样知道,不战胜自我,仍然只能活在老我之中。常在罪中活,怎能不跌倒呢?…….. 2006511


在我看来,真爱真是一门功课。….这就如同两个学生,一个把学习当成乐趣;一个把学习当成重担或是任务,即使后者也在学习,但本身的心情和前者截然不同。我想,我就是那“厌学症”患者,…..因此,我学你们的榜样,把$100捐给了一个贫困学生,并不是我内心多么高尚,多有爱心,实在是受到你们的感动,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个挑战。我庆幸,我在低层次上战胜了自己。

………..

拿到电话卡,我首先想到孩子。四年多来,我与他只通过一次电话。

……….

放下电话,我越想越感到无比惭愧、内疚和自责,眼泪在眼眶打转。以前,我以为自己还算有良心,没有罔为人子、为人父,可现在得知孩子的情况,却让我认识到自己是多么自私和卑鄙。我走到这一步,完全考虑的使自己的感受,听不进父母和孩子的劝告,也不曾为父母、孩子想想,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能说我爱他们吗?想想孩子生活反差如此巨大,心里怎能承受、怎能安心学习呢?我问心有愧啊!我想起回国期间,儿子那稚嫩细小的哀求:“爸,别走了,好吗?”当时,我是那样的狠心拒绝:“孩子,你不懂,大人的事,你别管。”就这样,我再次离开了他。谁知这一别,我就再也不能看顾抚养他,再也不能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了。........ 200665


…….寄来的东西也收到。……….我真是一个蒙恩的罪人,因着上帝的恩典,不缺供应,….感谢赞美父神。这周我从厨房转到木工厂上班…….但我想有人能干我也能干,坚持一下就好了,或许,吃苦对我是好的呢?


近日有读你给我的《活水》读到那篇关于神为什么喜欢羊不喜欢马,很受启发。在人看来,马的价值是高过羊的,而在神看来,羊却是洁净纯良的动物。凡事若象马一样有血气之勇,以恶报恶就失败了。若是依靠神,顺服如羊,以善胜恶,就是得胜。这让我反思自己,反醒自己,凡事要去掉血气之勇,多依靠神,顺服如羊。


我想,以前如果就能多一点宽容、忍耐,我也就不会失败如今天了。……知道都不能行出来也是毫无功效。行对于我,真的很难,“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大概指的就是我这一类的人。难移也得移,您说呢? 2006616


我觉得神的藉着社会各方面力量对他的爱,在他的心里有动复活的善工:现在他会学习反醒自己生命中的许多盲点;他有能力学习感恩与人分享神的爱;他的良知开始醒悟,会感到自己做父亲的责任和对孩子和家人的亏欠;他渐渐有能力认识并运用神的道来改变自己生命中丑陋;接受艰苦对生命磨练的益处;当然在生命成长的路上,他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愿意看到的是他在神的面前更深的降伏,使坐牢这个可怕的危机,因着神道的介入,成为他改变生命的契机,使成为社会的祝福成为可能。


李建安博士在《让我扶你一把》一文中说:“一个堕落到要下监狱的人,还有盼望吗?一个连自己也不能给予自己尊重的人,还值得别人尊重吗? 一个连自我的价值也不能肯定的人,我们能给予怎么样的肯定呢? 若能给予这样的人一线生命的曙光;若能帮他们拾回尊严;若能令他们重建自信心,给予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那一份的喜乐可要远远超过所付上的代价.


朋友静静,我期待神用着我们这些无用仆人的工作,成就他自己建立神圣生命之伟大的工程,不知是否我太过乐观,自以为已初见曙光,不管怎么说,神都以他自己工作的进度在各个领域工作,问题是谁已经准备好与他同工。通过这次的探监,也了解到,在押华人的人数不断上升,不得不令人忧心忡忡。我们都盼望走出国门的华人在国际舞台上领赏受奖,而不是在监狱、罪犯当中凑热闹。我们华人社会需要更多学习和掌握法律道德的教育和知识。好今天就停在这儿了。


谢谢你的分享,祝你喜乐!安好!


你的朋友:



本文章已于2006年6月30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谁牵我手?

方歌:


你好! 今晚窗外强风呼呼,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有时我很傻的在想,要是睡在妈妈身边多好啊!多安全啊!就好像有个人保护着我。我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想,因为我已经是女儿的妈妈了,而且大约四个半月之后就27岁了。我很多时想哭,工作上被人骂时,忍不住哭出来,我知道不应该工作时哭,但受了委屈真的忍不住眼泪。


方歌,请你帮帮我改掉爱哭这个坏习惯,我受了委屈会哭,伤心会哭,看电视也会被感动得跟着哭。


还有重要一件事的事要讲,就是非常感谢你上次给我的回信,我既兴奋又感动,我觉得你是除了我在中国的亲人之外,关心我的人,你既善良又有同情心又关心人。还有我忘了告诉你,我也想去教会,但上班时间不合适。


祝你:一切都好!


小小


2006611


亲爱的朋友小小:


收到你的来信,知道了多一点关于你现在的情况。 总在想,自己所能作得是那么有限,想来想去还是再给你回一封信,我们就来信中提到的生活中感到孤独,经常忍不住要哭的情况来谈一谈吧。


虽然不知道在你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应该肯定有一些蛮伤心的事发生,才会导致一直想哭的状况出现。会流泪,不一定是坏事,哭是一种情绪或情感的表达和抒发。有些不利于健康的悲情毒素可以随着泪水排出体外是好的事;反而,有些人伤心过度,压抑到哭不出来,郁积在体内而酿成大病,造成更大的遗憾。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是:要掌握什么是适度。什么事情过了量都是会产生负面的效果。适量的哭泣是好的,但无限量的哭泣,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影响不好,对眼睛也不好,加上不能控制,对自己的情绪及心理建设都有很大妨碍。若果任其下去,会使自己越发脆弱,自怜自卑,使自己陷入更深的忧郁。小小,若果你能冷静地想想,哭泣的作用,只是调解或缓解你的情绪而已,对事情的处理,好像不是有太直接的关系。哭了半天,要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要处理的还要处理,有时反而因着哭泣的时间、地点不合适,造成更大的麻烦。在家里哭哭,应该没人干涉,问题不大;在单位,工作的时候哭,就不是会太被人接受了。很少人愿意一天到晚和一个悲悲戚戚的、整天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人们大多数人愿意和情绪健康、喜乐、豁达、开朗性格的人在一起。因为这情绪的事会“传染”的,实际是一种很微妙信息达成相互传递,进而互相感染,人们有权利选择接收或拒绝。如果老是有原因不明的哭哭啼啼,长久下去担心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上要出问题,别人很快就会厌倦,敬而远之的。所以我想,倘若可以,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在公众场合,也许你很想哭,可能别人此时的心情还很不错,你可以想想,别人有没有义务一定要和你一起来承受你眼泪的所带出来的哀伤低落情绪呢?所以可以学习有爱心,想到别人的承受力,成全别人的好心情;也要学习考虑树立自己正面、积极的公众形象,试试看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当然实在想哭,也不要压抑、克制到生病,这也是不好。但我不认为你有到这样严重的地步,起码现阶段,应该还是能够控制自己的,那是如果你真正冷静而愿意改变现状的话,先第一步不要在工作的地方哭;然后再改正在家里也不要轻易哭,慢慢学习冷静坚强,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有心,一定会改进的这种状态的。


当然我们都明白, 心中一定有痛楚才会有这么多的眼泪。小小,别人不一定都需要知道这么多的内容和事情,即使有人很有兴趣,还有你愿不愿意讲的问题;再则,就是将了半天,别人都同情你,别人能够做的,大概只是递张纸巾给你擦擦眼泪,所有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其中情节的跌宕起伏,关系的错综复杂,只有你自己亲临其境,其中的甜酸苦辣,别人也是很难体会。在圣经里有一段非常好的经文,帮助了许许多多陷入困境的人,走向光明:“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要的着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的奖赏。”(腓力比书313-14)也许最后一句对你来说可能太生疏了,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先谈谈容易懂的。


我觉得在“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这条名言中,“背后”,很好理解:就是过去的岁月,一切过去的事,包括失败,也包括成功;“面前”,就是未来,将要面对的一切;意思是,过去的让它过去,重要的是将来,重点,要放精力的,真正要努力去建造的,是前面,也是不难理解;问题在于“向着标杆直跑”,标杆就是目标,这里是指着生命的方向和目标。首先,只有当你认清、认准了方向和目标,你才能对着它来直跑,是不是? 否则那个跑,就是没有方向的打转转或是瞎折腾。所以,什么是所定准的人生方向和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虽然我们要忘记背后,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标杆,没有目标,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能作的很可能是重蹈覆辙,重演历史的旧剧,或者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朋友小小,你说再过几个月,就要27岁了,你对自己这个27年满意吗?也许第一个27岁就这样过去了,有否想过以后再来的几个27年,将要打算怎样去过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第一个27年,活得不够成熟,不够老练,这已经成为了不可反悔的事实,有没有想过怎样可以使自己再来的27年更成熟、更老练呢?我想你若放一点时间和精力去思想这一范畴的问题,会不会对于你的人生具有更加积极向上的意义?


朋友小小,拿着你的信,来回看了好几遍,心中也是隐隐作痛。我深深的知道,你所说的“孤独”不是形容词, 而是生命真实的感受。我心也禁不住感叹:一个不知与谁牵手的生命之孤独,是真正的孤独!但是小小,你知道吗?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有牵手也会有分手;但是有一位创造宇宙的真神愿意和每个相信他的人牵手,并且永远也不会分手,你愿意吗?二千多年前,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道成为肉身来到世上,为拯救世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升天,如今还是活着。主耶稣在世时亲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如今因着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使我们得与天父和好,“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做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 。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全能上帝的面前,称他为“阿爸,父!”主耶稣还向所有的人呼召说:“凡劳苦挑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小小:你若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就要相信神的话,到神那里去,享受他所赐的安息。圣经里有应许说:“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xie)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得前书57)其实我们是谁,竟让神来顾念我们?神愿意我们过轻省的日子,为我们除去重担,而我们以前如果不知道也就罢了,若知道了,也不赶快回到神的面前,这真是罪了。我们人需要和神建立一个正确的个人关系,才能活出一个与永恒相连接的生命,也不枉费几十年在地上做人的岁月。


一个真正信靠神的生命,他不看环境,不惧黑暗,每天靠着主的应许,与主同行,因他知谁管明天,也深知与谁牵手。有一首美妙的诗歌,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勇敢地去面对明天。一提起它,我就记起一位弟兄的见证,我相信他当时的处境真的够莙迫:开了一个根本没钱赚的店铺,除了要付店铺的租金、杂费,还要付员工的工资,,孩子又小,人手不够,眼看着银行的钱一天一天少下去,每天不知怎样去开店,迎见顾客,而不开还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我每天唱着这首诗歌去上班,这天要发生什么,我都可能不知道,但是我知谁管着明天,谁牵着我手。这一天我要与主同行,要为主而活。就这样,这首诗歌伴随我渡过生命最难熬的岁月,渐渐从困境走向光明,每天在唱诗歌中重整与神的关系,因此这诗歌对我的生命有着特别的意义。”朋友小小,我盼望这位弟兄的经历,有一天也能成为你的经历,那时你再不会感到孤独,能够深知谁掌管明天,也能清楚知道与那一位全能的神牵手,同走人生的路程。


我不知明天的道路,

每一天只为主活;

我不借明天的太阳,

因明天或许阴暗;

我不要为将来忧虑,

因我信主的应许;

我今天要与主同行,

因他知前面如何;

有许多将来的事情;

我现在不能识透;

但我知谁管着明天,

我也知谁牵我手!


朋友小小,由于工作有点忙,我没有及时的回信,盼望你能原谅。另外,我想介绍我的好朋友Amy 给你认识,因她住在你家附近,若你有什么问题,她欢迎你打电话联络她,她非常乐意帮助你。电话号码会在信封里。好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最后由两节圣经要送给你:“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书35-6


愿神赐福于你!


你的朋友:



本文章已于2006年6月23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心意更新

方歌:你好!


我常常看你在《镜》报,〈真爱人间〉的文章,很多的说法和观点都很贴人心,写得真好,让人看了,还想继续 看,我很喜欢。现在的人太需要心灵方面的指导和学习,这个世界的标准太多了,谁的声音响,谁就是赢家;市面上流行什么,什么就是准则,这个好像应该是不太对的吧?凡事都还是应该有个标准,现代人将这个标准搞来搞去,搞得模糊不清了,所以这个混乱更大了。就像很多时候被人看不起,主要还是自己的行为不够检点,最主要的,还是个概念问题,太多自我中心,没有想到别人的习惯 没有容纳别人的胸怀。每个人凭自己的良心,有时发现:每个人的良心可能是大小不同,还是什么,也搞不明白,觉得除了良心,还需要点什么,才能解决问题。盼望你能多出一点好文章,我们会支持你的!


来信 是想请教你,我朋友的家发生了一点事,弄得合家不愉快,不知怎样去收拾。他是我的老朋友,他不让我提他的名字,那就称他为“贺君”好了。他的孩子最近被老师查到在学校有不诚实的行为,被叫到校长室谈话,要家长去领回,使得他大失脸面;自己“藏娇”多年连同“金屋”,不巧,也被妻子查到,闹得天翻地覆。他说:这个他倒不怕,克林顿总统在白宫时,那时事情闹得这么大,全世界都知道了,后来也不就没事?英国查尔斯王储也不是一样?最后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大不了跟老婆离婚好了 ,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孩子的事,是万万没想到,家里又不是缺钱,怎么会这样。我想他最好不要离婚,虽然这个现在的世道很流行,总归说起来很难听,对孩子也有很大影响,可真说起来,他的理由是比我的多的。是不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太落伍了?但我还是很想帮助他,就是不知说什么才好。你看看怎样做比较好呢?打扰你了!谢谢!

祝你编安!

你的读者:浪涛


亲爱的读者浪涛:你好!


首先要感谢你对《真爱人间》栏目的信任和参与,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很大支持和鼓励,也有助我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学习,盼望与栏目、读者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读了你的来信,很为你的爱心所感动,贺君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幸运。尤其在这个家庭所处的危机中,你能够挺身为他们寻求帮助,欲解人所难,非常可贵,这正是我特别欣赏的地方。好朋友不单单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同享和煦春光,也要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共渡风雨雪霜,那才是真正“够朋友”的朋友。那种酒肉饭桌朋友,在历史上是缺乏意义的,因为没有能够在真理和生命上,得到共同的建造。你说是吗?


朋友浪涛,贺君家庭发生的事,我想是社会某个层面的缩影,不止贺君一个家庭在承受这种痛苦的煎熬。俗话说:三尺冰冻非一日之寒。从表面现象来看,由于孩子的诚信问题,带出了婚姻里面第三者的曝光;依我 :是由于这个家庭长期陷在一个没被揭露的隐患中,而导致孩子的诚信也出偏差。据一份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或者更高的比例)有行为偏差的孩子和犯罪案例,来自有婚姻问题的不幸家庭。所以为了社会的健康、稳定,似乎整个社会都被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先纠正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还是先抢救婚姻内容的杂乱无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蛮大的挑战。这个题目很大,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明白的。何况每一个案例都是有它的独特背景,我想谈的可能是一点基本的认识,盼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愿意接受的人


谁是孩子的榜样?


相信没有一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的累赘和包袱。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不说成龙成凤,也起码要自立于社会,不要被社会淘汰的人吧。那怎样使孩子能够有足够的勇气来迎接社会、生活给予的一切挑战,能够在充满竞争的世代中,稳妥经历、寻求各种不同的环境与契机。可有曾想过,良好的亲子关系所能够带来无穷的信心、盼望和力量吗?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单能够提供孩子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还通过日常的生活,在被爱的经验中溶化、坚固一个对于周遭社会环境认识的价值体系,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他融入社会,走进人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拥有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背景,亲善恩爱的家庭氛围,实在是孩子的福气。这一切不是金钱可以塑造、堆积的,而是父母用心去辛勤打造的。实在说即使有这般辛勤劳苦的,都不能保证孩子个个成才,就不说多少人都不知道要去营造;或者不知道怎样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那个结果该有多么令人沮丧!今天的社会风气变得每况愈下,都怪罪孩子不好弄、不听话,埋怨孩子好的不学,学坏的,我们大人有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我们先撇开神的标准,也许有人说,这个标准太高了。就先从最基本层次,人的文化标准:温,良,恭,俭,让,开始检验,我们大人--为父为母的一言一行,能足够叫孩子口服心服地仿效吗?其实神的标准并不是高到不可攀,在圣经《弥迦书》68节告诉我们说:“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这里指出一个人所基本要具备的品质,可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有谁能不在神的光照下羞愧呢?为这个缘故,父母若要孩子品行端正,自己先要在上帝的真理面前归整;父母要求孩子有高尚纯正的宗教情操,自己要先行一步,在纯正的真道面前认识降伏。很难想象有人爱孩子到求鱼反给他石头,都是给他最大最好的鱼吃,这是很好理解的。但是生活中有的现象是很不可思议的是:鱼给了孩子,他居然不能想到自己也可以吃鱼的,自己反吃石头:有人将孩子送进教会受教育,自己还魂不守舍去约会情妇、情夫;说孩子在教会聚会很放心,自己就见缝插针地去打“老虎机”、去Casino、去抽烟喝酒;如此下去的后果会是怎样呢?孩子回家还必须听这样大人的话,他会服吗?日而久之,当孩子的辨别能力一天天加增,终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活在一个被人欺骗,只是被人当物件装饰、做物体摆弄的时候,一个思维正常的孩子都会有所反映,到时候谁能帮助,从这一块块 自己堆在自己身上的大石头堆里,重塑那已经失落、干瘪、破碎的父母形象呢?一个成熟端庄的父母形象带给孩子的祝福,将是一生之久,真的切切不可对于榜样的力量掉以轻心!爱不是被金钱用来买卖、交换的,爱是心灵的呈献与奉献,爱含有榜样的坚忍和力量。


当孩子有过失时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在现今这个充满陷阱的社会里,要步步稳当,永不失脚,大人尚且不易,何况小孩?一些行为有问题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在沟通上都存在着困难,又经不起传媒的诱惑,电影、电视、游戏机里许多东西惊心动魄,真真假假,自己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也没有朋友做正确的分享, 就想入非非,蠢蠢欲动,“触电犯规”的,还真不少。也有一些行为问题的孩子,行为好像是一个信号,有专家称其“情绪表征”,往往是缺少关爱、信心、希望的孩子。要和他们深入接触,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偏差,是发泄他们内心情绪的一种方法通常是他们内心郁闷、痛苦、压抑的外表特征。他们简单的认为:放弃或变坏都比强忍痛苦来得容易做,所以他们也会带出一些行为过失。那有经验的父母就要慎思明辨,对症下药,千万不要“乱投医”,“下重药”,将他们的行为到处讲,要有相当的智慧分析、小心处理孩子的过失,既不包庇遮盖也不要严惩到他失去志气,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行将灭亡的人,自暴自弃,以后没有脸再做人。让他知道错误的严重性,及要承担的后果;但一定别忘了,要给他希望、出路和盼望。帮助他一起走过这一段难挨的日子,和他站在一起来承受失败的痛苦,从痛苦的反省中找回自己应有的尊严,帮助他重新得力,可以站立得比前更为稳当。让他感觉他被父母的接纳和爱是无条件的,他的耻辱也是父母的耻辱,他的光荣也是父母的光荣,那在整个的处理过程中,盼望能藉着爱,医治以前或许被父母的忽略或伤害的痛处,使家庭藉此不愉快的事件因加进积极的因素,成为加增家庭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机会。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会不一样,必要的时候要及时请教有经验的辅导和专业人士。


以谁为榜样?


浪涛信中提到贺君自己金屋藏娇多年,被揭露也不以为然。这是他个人的道德取向,除非有一天他的良知醒悟,没有人愿意在这事上指手划脚,自讨没趣。在这个自由的世界,只要不见上帝,有什么事不能做呢?其实做还没有关系,只是那个后果如同影子一样尾随而来,真的是费煞脑筋。贺君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愁吃穿也会变得这样,就像我前面说的,这跟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若即若离、空壳家庭不无关系,孩子委实是这种家庭的受害者。孩子希望得到一个完整的,而不是分裂的、畸形的爱,并不是什么奢望,是很正常的愿望,只是可能他一而再三地失望,而将重心移到家庭之外,从外面找出路,求刺激,使自己迷糊,无暇舔吸心灵渴望被爱的伤口,日而久之,反正自己没人顾惜,伤害别人大概也没关系吧,心就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信中提到,贺君对于道德准则的界限,是以克林顿总统、查尔斯王储的浪漫爱情为标准,误以为总统,王储能够成立的行为、婚姻就是合法合理的。其实,并不尽然。世界上许多的事不容易理解的:合理的不一定合法;合法的不一定合理。据最简单的例子:妓女在新西兰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法的职业,非是这专业的爱好人士,极少人失业去找妓女工会的。但要申请工作签证,任何职业都有申请成功的可能,若要填写“妓女”这个职业,除非有人想试试其中有多少的艰难,否则就赶快改行做别的,别浪费这些时间。这不是歧视“妓女”的问题,这个所谓已 “合法”化的职业,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常规意识相距太远,民众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来与良心调和,使之合理化。这是为什么?人们的心目中存有一道道德的界限,许多“合法”化的事要成为“合理”化,如同新西兰的妓女要登大雅之堂一样,还有一段路要走的。再者,领袖地位的建立,有的是世袭的;有的是无端端被推上历史舞台的;有的是毛遂自荐,自己命名的;也有是真为公仆“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对于领袖道德的失误,在人类的法庭上,可能为了尊重那个位分的缘故,予以仁慈的倾斜;但是在将来神公义的审判里,非但无一人能够以职位而得幸免,还要因那职分,逃避不了败坏社会道德风化的历史责任。所以大多数的领袖明白这常识,都格外注意自己的行为操守,道德规范,起码不给人明显的攻击机会。但是也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玩命亦玩火,蓄意挑战社会公德,象圣经《罗马书》128所说:“他们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不合理的事。”除非他们彻底悔改,“因为神并不偏待人”(罗马书211)。否则神不会贻误在这些事上的审判,“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希伯来书:66)。可见以名人的行事标准为准则不是最可靠的,他们只代表个人在那阶段的的道德水准,决不是上帝对这个时代的真理标准,他们只有显露自己在真理标准里的失落,并不俱引导时代的道德伦理走向资格。但事实上,伦理道德上的名人效应,实在牵引、误导了一批“羔羊”陷入更深的迷途。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令人遗憾的社会现象。


朋友浪涛:我们跟随人会跟错,圣经说:“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神的话语立定在天,没有转动的影儿,真值得我们好好化时间去追求啊!我盼望贺君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今家庭的危机,站在真理的立场,然后做一个明智的没有后悔的抉择,竭力做儿女的好榜样,不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也对他人负责任。任何人的劝说,劝告只是参考。


由一首名叫《今生若比永恒长》的诗歌,不知你有没有听过?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歌词这样说:


今生若比永恒长,让我们吃喝玩乐吧!管那生命尽头,有没有方向答案?

今生若比永恒长,让我们赚取金银吧!还有哪种投资,利润比这更大?

今生若比永恒长,让我们求取功名吧!叫那世上的人,从心里发出赞叹!

今生若比永恒长,让我们随心所欲吧!只这昙花一现,就让它潇潇洒洒!

可是谁不晓得,今生不比永恒长,永恒要去何方,今生就要思想。

人若赚得了全世界,陪上了自己的生命,能拿什么来换?

能拿什么来换?



今天拉拉扯扯谈得太多了,不知有否帮到你?有些问题只想引起你的思考。谢谢你来信的分享,盼望有再交谈的机会。


祝你平安!喜乐!


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