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真爱人间|RSS
加入我的书签
用电邮联系我们

本文章已于2006年4月28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又见彩虹

方歌:你好!


我和老伴来到新西兰已有三年半了,我们是满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来和儿女们团聚的。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们退休了,以为来外国可以和儿孙们享受天伦之乐,不料过了不久,他们小家庭就去了外国,把我们老俩口撂在这儿就不管了。原来以为他们会来接我们过去,想不到,他们说,你们在这儿挺好,别搬来搬去。他们在那儿买了房子,也有了自己的生意,现在只是偶然打个电话,装模作样问一下,就算了。我俩最困难的是外文不好,加上身体的问题也多起来,又不会开车,现在俩人真的相依为命,常常麻烦教会来帮助我们。想想会生起气来,早知道这样,为什么出国呢?在国内,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决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狼狈,样样都不顺手,要别人帮忙。有时也想回国,他们又不让。别人以为我们在景色秀美的新西兰活得多开心,生活当然没问题,心情只有天知道。


歌,我们都看你的文章,觉得你说话挺实在,你说说,我们该咋办?


读者:



亲爱的朋友范 生伯伯:你好!


多谢与我分享家庭中的一些困扰,正象你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难处。近一两年,象你们家庭发生的情况,听见的渐渐多起来。也许事情早就在那儿了,只是现在家长们实在忍不住生活的很多不方便,而频频抱怨了。也好,让我们就在这儿谈一谈吧。


范生伯伯,如果我将我们要谈的话题,归纳在:反映在老年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你会在意吗?因为我不觉得,这只是你们一家正在面对的难题,而是我们中国人这一代或是几代人都要面临学习的课题。更新一个文化传统,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海外移民遇上了新旧观念的冲撞,年轻一代也许早出国几年,接受新事物也比较快,他们很快适应西方文化的大环境,讲究自身独立: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生活独立。使得一些家长很难接受:为什么一眨眼,这孩子变得不认识了?给他钱也不要,非要自己打工?还有的家长为孩子结婚要分开住,这个西方人看为是常识的事,而愁眉苦脸,夜不能寐,所以我们中国人会比一般人多一点愁苦的。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需要很多学习了。我们需要学习不同的文化,研究它的源出及社会效应,这对于我们融入社会有极大的好处。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虽然这几十年,经济、文化在日益开放的国策中与世界接轨,养儿防老的观念应该是有所削弱,但要破除这一观念,所引发的阵痛,仍随处可见。在西人对于家庭的的传统观念中,据观察,至今敬老爱小,仍是倍受尊崇;若有人对老人不尽礼遇,仍为众人所不齿。但是他们好象没有这么浓重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可能有源于:1)圣经: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他们养育儿女有强烈的代管意识,知道孩子长大独立,是势在必行的事,故没有占有感。2)与国家社会福利机制的健全有关。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康运作,使得老人对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生活,早有思想准备,所以能够坦然接受而没有恐惧感。而这两个重要的系统,也许正是我们中国人刚刚在开始着手摸索、建立的过程中。对老年生活的没把握、没安全感,使养儿防老思想有延伸的土壤,要消除这一影响,盼望有健康的机制和理念在我们国人的心田中,取代不安而生根开花。


另外,常常会听到一些移民家庭的投诉,两代人之间互相非常不理解对方态度和做法,使得矛盾增多,觉得很失望。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我认为有一大部分是跟个人的需求及其沟通有关。有的人一天只要一杯水就够了;而另一个人一天三杯水才够,这本身没有对错,只是谁对人的指望越多,当得不到的时候,失望也多而已。大多数儿女都是想好待父母,才积极办父母移民过来的。很多家长谈到:来了以后才知道儿女们这样辛苦的,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儿女们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原因是,1)怕家长操心,担心;2)也有羞于重述;3)有累得不想说。有的真是具备让父母享受的条件,办父母来享受的;但也有在还不具备这条件的时候,为了早日与父母团聚,急急办理移民,父母领情还好,万一互相沟通不好,又是问题一大堆。记得刚来新西兰时,华人的蔬菜市场不象现在这样繁荣,有一位朋友的父母来了,他的父亲很客气地说:我生活很简单的,没有什么要求,你们每天只要给我一根黄瓜就行了。吓得小夫妻眼睛睁得大大的,要知道那时的黄瓜每根七元九毛九纽币啊,他们偷偷告诉我说:我们不知一年有没有吃两根哎!要知道,那时候的人不象现在的移民这么有钱的。谁对谁错?我不认为有对错,这是区域文化对应的不协调,需要时间的调和和互相的体谅和理解。这位父亲并无意要为难儿女,他还想,在家乡吃根黄瓜的生活难道还不算简朴的表率吗?殊不知,因着区域的变迁,每天吃黄瓜竟成了完全不同的解释。还好这家人有良好的沟通习惯,否则后果会是令人非常难堪:连他父亲想吃根黄瓜都不肯买。或说:他父亲想吃根黄瓜都买不起。这些话都会使人受伤害。有时也听到一些把父母办过来后,没有给予应该的尊重,也没有正面积极的沟通,好像是免费的长工,不但吃苦耐劳,还被人嫌这嫌那,使得老人感到压力很重,有碍于面子,又不敢出声得罪他们。可能原意并不想苦待父母,但是过分的任性,强势,和高要求,日而久之,总是会有一些不快或者冲突。


范生伯伯:你的儿孙阖家去了外国,没有带你们一起去,使你们感到失望,其实这已经成为了事实,我想:如果你能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接受的时候,会不会不那么生气?如今你们已经在外国,更新一些观念应该会比以前方便的多,就我们刚才提过的,西人受基督信仰的影响:养儿育女是替上帝代管的,他们离开父母是早晚的事。所以你的儿女的再移民时,不要假设是你们关系的破裂,当然儿女顾到你们的感受,给予积极的沟通,是最为理想;也许是考虑到他们业务的发展,想做再一次的拼搏,不管他们怎么安排你们,你们尽量从正面积极的方面去思想这些事,体谅他们的难处,应该会好过些,毕竟他们没去干什么坏事。从信上知道,他们买了房子也作生意,应该都是很努力、勤奋的工作,要知道现在做生意不是很容易,竞争也很激烈;虽然他们没有同意你们搬去同住,也许他们面对各样的难处,或者有些情况不成熟,是不会一一告诉你们的。他们还将小孩也带走,当然你们少看到孙子;从另一方面看,他们也许知道你们的体力有限,没有加添你们负担而自己承担这个责任,带孩子不是件轻松的事喔!经常有打电话问候,说明心里还挂念你们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能存着感恩的心,每天为他们祝福:让他们能尊主为大,夫妻和睦,好人相逢,恶人远离,真是你儿女的福气。


有一天,我收到十几幅朋友拍摄的新西兰彩虹的照片,这彩虹壮严绚丽的景象,叫人叹为观止,心生敬畏。这些照片都是在住家附近排的,而且全是这几个月的事。看完这些我有很深的感受,我们同在一块土地上,同享同一个瞬间,当那彩虹出现的时候,有人能尽情享受、为彩虹横架天桥的美景欢呼,并不失时机地捕捉这动人的瞬间,供他人欣赏;而同样那个时候,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闷头睡觉?专心读书?闭门生气?还是四处游荡?为何对这美好的景色竟毫不知晓?是否常常神给人许多同样美好的机遇和时光,但都因人的忽视、不经意而悄悄流逝、走过,而祝福却临到那些寻找、等候和懂得领会、珍惜的人?


主耶稣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翰福音1418)又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却。1427当人真正认识上帝的时候,就会有足够的力量和平安来接受一切所发生的事,因为他能信神所给的一切应许。范生伯伯在信中提到,生活中交通的不便,外文、健康方面需要的支持和帮助,在新西兰不用惧怕,新西兰政府对于社会福利和社会关怀系统设立得很好的,只是我们需要去认识和善用。现在华人社区的服务设施也越来越健全了,他们也能够帮到一点;有空也可以去参加英文的免费课程,多少能学到一点东西。不知你们的住处离开市场有多远?如果太远的话可以考虑,搬得离市场近一点的地方居住,减轻交通上的困扰。教会的活动也可积极参加,一方面能学习神的话语,使自己的生命有长进,另一方面也能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来认识、接纳别人的有限。与教会弟兄姐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往,万一有特殊需要,他们很乐意来帮助的。至于想回国的事,与儿女要有积极的沟通,旅途的安全,国内生活的安排等等的细节都作权衡后,决定权还是你们自己。作为儿女,大多数都指望父母平安,别有什么意外,应该无恶意不准你们走动。如果与朋友之间的谈论,多用正面的思维,存着感恩的心,多说正面积极的话。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耶稣基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518)我们都知道,上了年纪学习独立的功课不是容易的事,会有许多的挣扎和痛楚,这是我们刚开始学习的感觉,习惯了就好了。我来新西兰的第一个洋人邻居,给我很深的影响和启迪,似乎明白什么是叫享受,什么叫平安。她几十年都住在这个两房一厅的Unit 里,七八年前,丈夫过世了,做医生的儿子,做律师的女儿都请她搬去同住,她都不要,说:现在他们生活得很好,万一我去了有变化,就不好了。我见她,每天和颜悦色地到信箱取信,与每一个过路人打招呼,有的人并不是很有礼貌的回应,她满不在乎地说:这是他的问题,也许他今天不开心,而我很开心,因为耶稣基督为我复活了,他每天与我同在,我享受与他的同在,我没有理由不开心。她唱着诗歌回屋里去了。周日去教会聚会,周三去教会团契,平时在家做些刺绣什么,就带去教会义卖,卖掉了就好高兴,拿钱去奉献。周六儿子女儿轮流带她shopping ,孙甥儿女们一年来两次在她家聚餐,圣诞和复活节,她的儿女都很忙,应该很少额外带她去外面吃饭什么,否则她会告诉我。除了有谁生日。每一个来探访她的人,都会被送到路口信箱;和打理花园的工人谈笑风生;总之,这是一个公认健康祥和的晚年生活。当然,和我们华人不同的是: :她是土生土长,语言没有问题,沟通没有问题,但她在失去丈夫以后的日子,也是极大的挑战。她跟我讲,她丈夫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得的军衔,捧着他的照片时,仍然热泪涟涟;但她靠着神的恩典学习,接受,并享受,不但自己享有平安,也将平安带给周遭的人。


范生伯伯:你说,别人以为我们在景色秀美的新西兰活得多开心,生活当然没问题,心情只有天知道。今天我们东拉西扯谈了这么多,也许什么也没有改变,盼望你的心情有一点改变,知道该如何享受神所赐的人生,加强一些新的观念,为儿女们祝福;常常去留意欣赏天上彩虹的美丽,圣经说,这是神人和好的记号,真正在景色秀美的新西兰活得开心。好吗?盼望我们再有交谈的机会。


祝你健康!平安!

你的朋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