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真爱人间|RSS
加入我的书签
用电邮联系我们

本文章已于2006年4月7日在新西兰镜报上出版

学做大丈夫

亲爱的方 歌:您好!


您的栏目自从20051028日创刊以来,我每期必看,还特别整理后装在一个夹子里,并将每期题目按时序编排。编排后,我发现每期的话题都是不同的,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灵魂进行疏导,令我赞叹不已。您的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论点准确,论据充足,文风温雅细腻。在字里行间总是表达出一个字---“爱”,与您主持的专栏主题非常的贴切;让一个个扭曲的灵魂找到了归宿;让一个个失落的心灵得以安抚;让一个个冷漠的人找回那丢失已久的爱。您还用您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不要让“小偷”偷去每个人的时间和信仰,不要离开真道和真理。


您主持的专栏让爱再一次地活过来,让爱走动,让爱迸发出光彩,让那些失去爱的人,来到耶稣的面前,得到真平安,得到爱,得到疗其心灵的伤痛,让他们活出生命的色彩。


歌:我最近遇到一件不知所措的问题。有一位女朋友,她是位年轻、漂亮、单纯的妈妈。因丈夫似乎有“恋母症”一味听他(比较自私)母亲的,他连合自己妻子拉手,只要他母亲在场,都要把手松开。他母亲的观点就是:“不要对老婆太好。 ”孩子已经两岁了,几乎没有给妻子生活费。半年前因为与他双亲同住,生活上还过得去,现在他们分开过(她双亲不让在一起生活.)他自己跑到澳洲开公司,说开公司需要钱,所以没有钱供他们母子二人的房租和生活费,要让她的双亲供养,……。她现在也很坚强,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把时间安排得也挺充实,她也很想理顺这样的婚姻关系……。我知道她前面的道路还是很艰难,我真不知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她走过这段阴暗和不幸的婚姻,也不知如何使这‘不幸’转为‘有幸’?当然我也知道,对于她而言,走过‘不幸艰难’进到‘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类事情在当今的社会听说也不少,所以特别请教您。盼望在您的指引下,让这位年轻的妈妈,不仅能够刚强壮胆,更能走出生活的阴影,而走向光明。


您忠实的读者:原

2006323日夜1130



亲爱的朋友原 畅: 你好!


接到你热情洋溢的来信,很感谢。如果对读者的生命有帮助,这正是创办这个栏目的初衷,盼望能继续得到你的支持和爱,并不辜负你的信任。


来信中提到你为一位朋友的遭遇不平,并且不知所措。的确,看了来信后,也很同情这位年轻的母亲。这类的事情在当今的社会,的确不是听见第一桩,而且还有更糟糕的,全家联合, 把那媳妇逼疯了,然后离婚的呢。你的来信,使我们有机会谈到这个题目,不知道能否指引这位女士走出阴影,让我们多从几个方面来看看,对这个现象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我们华人在家庭关系的协调上需要很大的学习的。据所看见听见有一些的小家庭不和睦,这个“第三者”不一定是外来的人,而先是自己家里的人在其中兴风作浪,再导致情节复杂化的。


其中不乏很多概念的问题。象这位婆婆说:“不要对老婆太好。”可见这位婆婆,也许是忘了自己也曾是别人的老婆;也许在她做媳妇的那会儿,有段刻骨铭心负面的经历,令她终生不能忘记,现在好不容易“媳妇熬到婆”,依样画一把葫芦,给下一代的媳妇也尝尝味道;也许她不能接受儿子的注意力从她这里转移,分散到媳妇那里;…….不管怎么说,这些思想、心态都是欠健康。越是分析,越是叫人同情,以至于怜悯的。如果她受到更正确的教导,也许她也就不会这样做。不是吗?一个女孩嫁到你家,老公不对她好,谁对她好?若是谁都对她很好,尚且不能代替老公对她的不好;何况全家对她都不怎么样,这叫人家怎么过日子?再反过来说,那女孩是你的女儿,或是,你的女儿被人这样对待,你会是什么感觉呢?那我们再说,就是她自己初为人妻之时,所受的待遇不知如何。如果是好的话,为什么不能教导儿子也对老婆好?若是不好的话,也不是“修理”媳妇的借口啊,一个人受过的苦,还不够,再叫另一个人重受一遍,这是一个正常的良心应该做的吗?那最不能自圆其说的是:有不能接受儿子对老婆好的,是因为自己一把拉扯大的儿子,心去了老婆那里。若果是这样的话,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叫他不结婚,他的心也不会跑来跑去,永远在你那里,不是很好吗?但是为什么叫他去结婚,这不是耽误别人吗?这种十八世纪初,把结婚看作是繁殖后代的封建意识,运用在二十一世纪,居然还有人惟命是从,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这也是一个严重的教育失误。


对于“孝敬父母”的理解,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很大的盲点,就是“恋母情结”。很大一批人把“恋母情结”这个很明显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当作孝顺来接受,其实是男、女都有。当然这和配偶的利益没有冲突的时还可以接受;一旦有了冲突,这就是在婚姻遭难前所埋下的“定时炸弹”。现在为什么很多人需要进行婚前辅导,就是社会已经开始警觉,太多人在没有准备好进入家庭生活的状态下进入了家庭,以至带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故此在婚前,就对一些生活以及家庭关系可能发生的变化,作一些预先的思想准备和心理辅导,以防不测。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中国有许多大男孩。暗示有许多大龄而只具孩童心态的男人。在我的经验中也察觉:年龄跟成熟不直接挂钩。有见到一些年龄已是适婚青年,在心志上仍然是“童龄少年”。也有一直做儿子习惯了,不知道怎样承担荣升为丈夫后的许多责任。有一个孝顺儿子理直气壮地对自己新婚的妻子说:“你下班后到你妈妈家去吃饭好吗?因为我妈妈说,你吃饭声音太响了。”“那你呢?”“我还是在家里吃啊!” 想想看,声音的轻响又不是罪过,是可以调整的嘛!他们小俩口白天都各自在上班,连一起吃顿晚饭的时段都要被剥夺,这样品质的婚姻能维持多久呢?很多人知道为结婚排场储蓄多一点的钱,很少人为了结婚去学习多一点的人际关系沟通、处理技巧。多人以为:不是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吗?有了钱一切就好办,可以把这个家摆平;想不到,这个家搞得人仰马翻,也是因为钱。而畅通谐调的人际关系是婚姻美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却常常被人忽略掉。


在西方文化中,当母亲和妻子的意见相左时,丈夫基本多是和妻子在一起。当问起由缘,答案是:“因为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这种夫妻合一的认知是源于基督信仰。在《创世纪》224说:“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给予我们的传统观念冲击很大,关键词在于“离开父母”,使得我们很难接受。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喜欢热热闹闹,四代同堂,人丁兴旺;怎么可以叫人离开父母呢?所以,人老大了仍不能自立,一直在大人的呵护、监督下,变得依赖性特别强;而基督信仰里很重要的一条,是中国文化传统里所没有的,就是“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因为他们有“神”这一个概念,所以对儿女有很强烈的代管意识。儿女是神所委托父母代管的,教养长大后,要去实现神在他生命中的计划,作为父母不会太多干涉。在那个过程中,他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一同继续奔走前面人生的道路。孩子不是被父母垄断的私有财产,他要为着神对他的爱,和全然委身与他的妻子分享他生命中的一切。因此,他应是妻子的:


  • 保护者(Protector
  • 供应者(Provider
  • 领导者(Leader
  • 安慰者(Comforter
  • 代祷者(Prayer

我们可以想象,若是一个心智不健全、心理还不够成熟的人,怎能承担起这些责任?他肯定会吓得方寸大乱,弃之而逃;更有令人寒心者:非但不保护,还出卖妻子的权益,为美化、保全自己。而若是这人从小一直接受着这样的教导,一路都看见这样的榜样,既使他进入婚姻时,还不能完全成功的担任这些角色,也不会有太多的挣扎,因为他会知道,这是他的标杆,他要努力的方向。有人问说:基督教的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在《以弗所书》61说:“你们做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64劝做父母的说:“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在基督信仰里,男女老少在神的面前,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因而在主里听从父母,在真理里面听从父母是理当行的。问题是你要很清晰,真理是什么。后面一节圣经是说,做父母的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同样的问题是,要清楚主的教训和警戒是什么。不可随心所欲,惹儿女们生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由此我们看到,有基督信仰在家庭关系中做准则,减少多少冲突和矛盾啊!大家能在一个统一的标准里向对方谦卑,彼此顺服。圣经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应该是适合每一个人。


朋友原 畅:有些人的行为不是很妥当,可能是出于愚昧无知;可能是因为没有人教导;有的因为没有能力处理复杂的情况;我想,除非确定是刻意虐待,需要动用法律行动来制止,否则是不是需要让他们小夫妻有一点单独对话的空间,看看他们在没有旁人骚扰的情况下,有什么反应。一定要冷静地处理这些情况,多给对方一点时间思考,为了孩子和今后的道路,望这位妈妈多多保重自己。不要轻易放弃去教会的机会,因为在神的光中,也许能够找到调整自己的一些观念和角度,使自己的生命有成长时,应该会对事情的处理有帮助。经济上的问题,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去《Work and Income》寻求帮助;如果你的朋友想知道,父母双方抚养孩子的一些法律条例,建议去公民咨询局,他们有一条华语专线服务,电话是:6258831盼望能够帮到她。请为你的朋友带去我亲切的问候,愿她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面对现实的困境,为了孩子要保重,要刚强!愿上帝保护她们母子俩平安,健康!


我们今天就谈到这儿好吗?多谢你来信的分享。

祝你进步!安好!

你的朋友




没有评论: